您当前的位置:故城县新闻网 >>  故城县>>县域经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动故城产业转型升级

http://hs.hebei.com.cn/gcx/ 2014-06-20 09:50 故城新闻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级发展战略,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对这一重大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对于故城县来讲,这是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近期,我们对故城县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的坐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实施七大工程、推动县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聚集‘马太效应’”的发展战略。

  实施目标引领工程,推动主导产业加速膨胀

  在深入把脉我县产业群体基数高、单体规模小、聚集速度慢、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的基本现状后,我们深刻认识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能只满足于对接单个或几个产业,更重要的是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积极引进符合故城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全县主导产业水平和档次。为此,我们制定了服装服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内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上交税金达到10.58亿元的战略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一是落实到项目。当前,我县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链条短,同性竞争激烈,没有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因此,我们将紧紧抓住京津产业外溢的难得机遇,把引进重大项目作为经济跨越发展的“引爆点”,把北京、天津作为主攻方向,把引进总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关联项目作为核心重点,深细谋划、主动对接,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完善产业内部的功能性布局,全年确保谋划储备超亿元项目90个以上、总投资突破450亿元;新开工超亿元项目28个以上,其中超5亿元项目8个以上,超50亿元、100亿元项目各1个。目前,投资12亿元的北京博得交通设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即可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中节能(北京)实业公司有机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投资3亿元的北京中煤科工矿用设备生产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二是落实到企业。对照主导产业三年发展目标,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上,定任务、给压力、增动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达到126家以上;力争纳税超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0家、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40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三是落实到干部。对全县现有企业和项目进行细化筛选,将28家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在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全部分包到县级领导干部,强化帮扶指导、全程跟踪服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竣工、早达效。年底前确保冀中能源矿用装备、星月制动器总成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10个以上。

  实施巨人培育工程,打造主导产业航空母舰

  “‘龙头企业’不突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是当前我县主导产业层次较低的主要原因,也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一大制约。为此,我们坚持把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商业模式优、辐射带动强的现有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着力打造一批行业巨人,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快速发展。

  一方面,抢抓政策机遇求突破。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

  省实施“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工程、市实施“1+10”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个转企、小转一、下转上”,全年力争三大主导产业均有1-2家重点企业列入全市“1+10”行动计划;力争在承接引进京津产业链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另一方面,加大培育力度上水平。制定出台《骨干企业发展促激办法》,设立28项扶持政策,筛选出兴弘嘉、兆鑫、星月等10家重点企业,建立“直通车”服务制度,“点对点”扶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地、资金等发展难题,延伸加粗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努力打造一批主营业务超百亿元的“旗舰型”领军企业。

  实施园区升级工程,优化主导产业集聚平台

  没有一个好的承载平台,京津地区的大项目、好项目,引不来、放不下,协同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地增加在承接产业外溢中的“话语权”,我们按照“现代工业园区”的标准,对衡德、西苑、营东三个工业园区进行了重新定位,全力打造技术高端化、生产低碳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代工业聚集区,为京津产业的快速转移搭建优越的发展平台。

  一是衡德工业园。着眼园区迈入“高铁经济”时代的特殊机遇,坚持融入德州、对接京津、联通沿海,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引进一批重点支撑项目,全力打造冀鲁最大的合作平台。重点是加快“四园一城”(奥冠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动车产业园、汽车文化产业园、青竹文化产业园、衡德商贸城)建设,确保年底前正式投用。全年力争合同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纳税超亿元。二是西苑工业园。加速服装服饰产业聚集提升,全力打造河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产业聚焦区,并着手申报省级工业园区。今年,我们将提速弘兴·芙嘉纺织工业园、共创高档棉服等重点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如期投产达效。同时,力争香港新潮纺织服装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全年确保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纳税1.5亿元以上。三是营东工业园。以裘皮裘革产业为主导,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裘皮生产加工基地和皮草交易集散中心。重点是加快推进“四园三基地”(运河裘都产业园、泰赫商贸物流园、江浔商贸园、恒兴创业园、研发设计基地、保税物流加工基地、辅料商贸基地)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全年纳税力争超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增强主导产业核心实力

  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作为一个县级城市,高科技资源先天不足,成为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一大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着力做好“借势、借力、借智”文章,不断提升企业核心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产业新优势。

  一是建平台。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县设立工作站、合作建设科研平台,实现借智发展、借力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建成一个国家级或省级公共技术示范平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的企业,除市奖励10万元或5万元外,县财政再给予10万元或5万元的专项补贴。二是重创新。设立了新产品、专利发明和国家认证体系奖励资金,对国家级新产品除享受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再奖励10万元;每个发明专利除享受上级奖励外,县财政再奖励5万元,每个实用新型专利奖励5000元;对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每项给予2万元奖励。三是抓技改。县财政安排不低于8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骨干企业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给予企业增上新产品、提升装备水平及实施“两化融合”项目扶持。全年争取完成技改投入45亿元,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个以上,争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12个以上、享受省技改资金补贴项目10个以上。四是促上市。全力推动兴弘嘉、奥冠、青竹、同业等一批有实力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快上市,全年力争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1家企业成功发行债券。拟上市企业申报材料经中国证监会受理后,企业除享受县政府制定的鼓励企业上市优惠办法外,再给予50万元的补助;企业上市成功后,除享受省市奖励外,县政府再给予50万元的奖励;其它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的,县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五是创品牌。骨干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除享受省市奖励外,县政府再给予20万元的奖励;获得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的,除享受市政府奖励外,县政府再给予5万元的奖励。全年确保新增自有品牌100个以上,力争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市著名商标7件。

  实施环境创优工程,保障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也是确保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赢得发展的重大要素。近期,我们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衡水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创新举措、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全力营造周边地区最优的发展环境,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创优政务环境。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政务服务中心B区上半年正常运行,38个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面实行企业注册“一门清”、项目建设“一号通”、企业帮办“一卡通”,使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现场办事中心,让来故城的人都能感到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周到;对骨干企业给予重点保护,坚持“除安监、消防、公安、国地税等部门外,其他部门入园入企检查事先备案制度”;严惩吃拿卡要和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对破坏发展环境的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重拳治理,决不姑息。二是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垃圾、秸秆焚烧行为,持续整治建筑工地、渣土车、露天煤场及砂石料场扬尘,淘汰取缔所有10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快环县城、园区、镇区、村庄,沿公路、水系“四环两沿”绿化,实施环城林带、卫运河林带、清凉江林带等生态林带建设,确保全年新增植树造林面积4万亩以上。三是活化金融环境。抢抓国家加快金融改革的机遇,大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到故城设立分支机构,让金融市场主体尽快多起来、活起来。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力度,全年至少引进外埠金融机构2家,全县贷款余额确保超过75亿元,存贷比达到50%以上。四是打造法治环境。时刻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各类欺行霸市、故意干扰和破坏建设秩序等行为,确保工程建设、企业运营不受外界干扰,使投资者来的放心、留的安心、干的舒心。

  实施人才强企工程,集聚主导产业生产要素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力。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理念,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切实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跨越图强的强大驱动力。

  一方面,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为激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县委县政府出台专项促激政策,对引进博士生以上(含博士生)高端管理人才,并连续在企业工作时间满3年后,从第四年起,县财政每年给予4万元补贴;对引进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含高技工),在企业满1年后,且贡献比较突出的,县财政每年给予1万元补贴;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对随来的家属和子女在住房和工作方面予以补贴和照顾;引进人才在我县购买住房时,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目前,衡水学院、河北科技大学已经将我县兴弘嘉纺织服装公司定为毕业生校外实习基地,其中30多名毕业生在留职公司并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在培育人才上作文章。以县职教中心为依托,增设特色专业,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启动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形成“基本技能、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多梯次连续培育构架,为企业发展培育人才。目前,该校已为县内企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300多名。

  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激发主导产业发展活力

  抓好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就是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我们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力开展企业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引领发展的坚强队伍。

  一是送出去,丰富头脑。以培训为抓手,组织骨干企业管理者到发达地区、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请进来,传授经验。按照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积极邀请企业管理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来县内举办“名家讲坛”、“专家学者企业行”等活动,开阔企业家视野,激活企业家思维。三是重奖励,激发干劲。在年度“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培训基金,强化人才培育,激发发展活力。引导鼓励企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职工技术大比拼、企业管理周末大讲堂、企业家联盟沙龙等活动,在全县形成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京津冀,发展,故城,产业,转型升级

稿源:中国经济网-河北频道
责任编辑 张梅胜
  领导活动 更多
  本网要闻 更多
  善行河北 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