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闫站月是故城县房庄乡北獐鹿村一名坚强女孩。自小时候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去世后,她就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小小年纪的她会洗衣、会做饭,用稚嫩的双手帮自己和父亲拼凑起一个家。升入大学后,父亲积劳成疾患上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她毅然背起了两人的行囊,推着轮椅、带上双拐,带着父亲远赴保定求学,用自己的孝心,在爱的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
母亲离家、奶奶去世,这些不幸让她学会了坚强
闫站月是一个爱说爱笑、大大咧咧的女孩,性格十分开朗,在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就读的几年里,同学们都说如果不是知道了她的家境,几乎想象不到这个笑容灿烂的女孩,肩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听村里大人说,母亲是因为家里贫困在我两岁那年离家出走的。”在闫站月的印象里,都是她和父亲闫章志在一起的画面:父亲干完农活儿回家,把小小的她搂在怀里,她一边伸着胳膊帮父亲擦汗,一边贴着父亲小声地说话;下雨了,雨水顺着老房子断裂的土坯处流下来,流过黢黑的门框,流过黑黑的墙壁,滴在泥土地面上,她和父亲赶紧拿着小桶四处接水;雨停了,院子的围墙倒了,父女俩只好出去捡砖头和树枝,杂乱堆起来当墙用;6岁时,疼爱她的奶奶去世了,她第一次给父亲做了一道菜……闫站月的堂哥闫长江说,妹妹从小就懂事,奶奶去世后,她就开始跟着叔叔下地,包揽家里的家务活,“她抱着大盆洗衣服,那场面让人看着就心酸!”她的高中班主任殷老师也说,闫站月懂事又孝顺,只要一放假,她就回家帮父亲干农活,这从孩子手掌上的茧子就能看出来。
生活的不幸并没有压倒闫站月,反倒让她学会了坚强。虽然家境贫困,但是父女俩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闫站月从小就立下了读书成才的志气。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一直很优异,2011年高考,她考入了河北大学护理学院。
父亲病重,坚强女孩决心带着父亲上大学
2011年9月3日,带着四处筹措的费用,闫站月到河北大学医学部报到。在学校,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缓解家庭沉重的负担。每天的生活虽然很累,但是一想到父亲,她就觉得充实。
大一寒假归家,满心欢喜的闫站月发现,身体一直不好的父亲生活已不能自理,全身关节变得僵硬、肢体麻木,不但弯腰、低头会痛苦无比,连穿衣服、拿筷子都很费劲。看着父亲用僵直的手指吃力地握起杯子,要强的闫站月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她不明白:怎么短短的半年,昔日那个强壮的父亲变成了这副模样?
原来,为了供闫站月上学,闫章志积劳成疾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实在扛不住了才到村里小诊所买些便宜药。担心影响女儿的学业,他一直隐瞒着病情。由于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闫章志的身体彻底垮了。“是爸爸不好,爸爸这破身子骨拖累你喽。”躺在床上的闫章志痛苦地望着女儿,他恨自己身子不争气拖累了女儿,恨不得立刻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寒假过后,转眼就要开学。看着被疾病折磨,连最起码的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的父亲,闫站月有太多无助,“学还要不要上?”的念头一直在她脑海中徘徊。开学前的头一晚,闫站月站在父亲的床头,咬着牙说:“爸,要上咱俩就一块儿去!”第二天,在两位远房亲戚的帮助下,闫站月背起了俩人的行囊,推着轮椅、带上双拐,和闫章志几经周折才到达了保定。
“铿锵玫瑰”坚信: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因为不愿意麻烦太多人,闫站月没把带父亲求学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只是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出租屋,安置父亲。为照顾好父亲又不影响上课,她每天6时就起床做饭,伺候父亲起床、穿衣服、洗漱、吃饭,把父亲当天要吃的药放在桌子上,然后匆匆扒拉两口饭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她收拾好包就跑出教室去打小时工,挣来的钱她除了交学费、交房租,就是给父亲买药用。
“这样的生活苦不苦?”“不苦,幸好有爸爸在,有他陪着就不累。”说这话的时候,闫站月的眼里溢满了幸福的笑容。因为房东要涨租金,两年的时间里,闫站月带着父亲搬过六次家,后来才在护理学院一位 退休老教师的帮助下,以极低的价格租下了现在这间屋子。极小的屋内,摆着一张大床,上面铺着厚厚的被子,这是父亲的卧室,闫站月则在狭窄的过道里支了张床。“小是小点,不过价钱低,一个季度才1000元。”说完后,闫站月略一低头,“不过这样的房子,估计也快住不上了,我手头实在没钱了。”原来,升入大三后,按教学安排,闫站月进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实习。不能出去打工挣钱,父女俩断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更紧巴了。“爸爸吃的药,已经断顿好几天了,病情有加重迹象,我得赶紧想想办法。”提到父亲的病,闫站月很是愧疚。“我觉得,属于我和爸爸的幸福马上就要来了呢。”沉默了一会儿,闫站月抬起了头,坚强而又乐观地说,“只要我找到一份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和爸爸就会越过越好的!”
7月,闫站月就要毕业离开校园了,如今的她只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带着爸爸一起“走”下去。如果您也为这位坚强女孩的遭遇而感动,如果您乐意资助她,如果您能提供一份适合她的工作,请您伸出双手来帮帮她。热线电话:2061234 本报记者 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