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故城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做好资源、资金、资本、资产四篇文章,着力培育“金鸡”“金蝉”“金奶牛”“金猪”“金棚”等“五金”扶贫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477户、9115人,人均年增收3800多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放大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强带动。他们立足和发挥故城耕地资源、农产品资源、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市场主体资源相对丰富等比较优势,着力建设东大洼、茂丰两个省级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园区,出台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发展促激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办法等优惠政策,派出北京、上海、深圳三个招商小组常态化驻外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建设了计划总投资200多亿元的泰国正大肉鸡、石家庄以岭中医药、康宏奶牛、新希望和天邦生猪、绿康特色果蔬五大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项目,形成了多重覆盖全县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五金”扶贫产业模式。
强化资金支持,创新模式促增收。故城县着眼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以涉农整合资金、扶贫专项资金为引导,以信贷融资为杠杆,以市场投资为驱动,依托“五金”扶贫产业,探索了“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农户入股、合作经营、金融保险兜底”的“五金”产业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开辟了多元增收渠道。一是“金鸡”模式。贫困村集体以扶贫资金入股,建设泰国正大肉鸡全产业链的养殖环节生产设施,交给正大集团租赁经营;一年多来正大集团累计支付租金4400万元,惠及全县所有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240元。二是“金蝉”模式。贫困村集体与石家庄以岭药业集团合作,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发展“果树+金蝉+棉花+杂粮”林下立体高效复合式种养,带动1500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三是“金奶牛”模式。创新扶贫“奶牛”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政策贷款购牛,依托康宏奶牛全产业链发展奶牛养殖,带动824户,户均年增收6300元。四是“金棚”模式。创新扶贫“棚窖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贷款购置智能大棚,依托绿康特色果蔬产业链,统一育种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带动326户,户均年增收5900元。五是“金猪”模式。依托新希望和天邦生猪养殖全产业链,贫困村集体统筹发展订单饲料、劳务派遣服务等,带动500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
引入社会资本,村企共建稳脱贫。他们以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为载体,结合“五金”扶贫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本着自愿原则,协调有爱心的130家企业与142个贫困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贫困村、贫困户与帮扶企业共建共享共赢的“造血式”扶贫新格局。一是打造“农商通”“扶贫馆”“创新港”三大电商运营平台,创新“扶贫合作社生产加工+电商平台线上营销+村级服务站线下代销+社会各界人士亲情推广”的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各类扶贫产品广销全国。二是协调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或扶贫中转站,带动就业2000多人,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三是村企合作发展订单种植,种植订单高粱1万多亩、订单玉米1.4万亩,亩均年增收200元以上。四是借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贫困村土地、房屋等低效利用或闲置资产,交给企业租赁经营,带动142个贫困村,村均年增收2万多元。五是成立县慈善总会,聚焦特殊困难家庭生产生活,引导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发放救助金456万元、救助物资总价值134万元,切实筑牢了扶贫底板。故城县“百企帮百村助力村企共建”入选全国十大社会扶贫典型案例。
加强资产管理,完善机制求长效。他们建立了扶贫资产资本的组织领导、台账管理、信息采集、运维管护、利益分配五项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构建了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明确、乡镇直接管理、村级具体管护,扶贫、审计、财政、产权交易中心全程跟踪监督的管理体系。二是台账管理机制,对扶贫资产资本精准分类定性,精准产权归属,精准登记造册,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信息采集机制,建立扶贫资产资本管理智能平台,推进项目基础信息、资产管理现状等信息入统上网,实现了扶贫资产信息一网可查,大数据分析一触可及。四是运维管护机制,成立国有公司对扶贫资产资本进行日常运营,县政府部门对扶贫资产资本经营中的重大事项及收益的分配使用进行监管。五是利益分配机制,坚持“先归集体后分配”的原则,经营性扶贫资产收益主要用于贫困户分红及农村保洁、保绿、治安、护路等公益性岗位工资支出,对无劳动能力、残疾、大病等特殊困难群体适当进行资助,剩余部分由村集体统一支配,主要用于小型公益性事业建设。(秦海燕、王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