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故城县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故城县 >> 地方文化

李光地过故城县

http://hs.hebei.com.cn/gcx/ 2018-01-31 09:18 故城新闻网

  故城县县学旧址占地约二十余亩,创建年代已无从可考。故城县县学与全国其他郡县不同的是,未筑城之前便先建学宫、文庙。从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复置故城县并于大德元年诏天下郡县通立孔庙完善县学,到明朝洪武三年,故城县令薛庸、训导王哲奉诏修葺学宫、孔庙,至此已七十年无迁改。

  明、清《故城县志》载,“故城偏僻,诸建置简陋,独学宫庙制恢宏。”这说明故城先民尊圣道、重儒修,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以至于故城蕞尔小县在明代出了马中锡、孙绪、周世选、吕恕、李咨等文学大家。这亦是故城县为文化之邑最好的注解。明成化二年,筑故城县城,又对文庙的棂星门等进行重修,比原来“壮丽十倍”。

  明末兵荒马乱,饥馑流离,学宫文庙倾毁。“大成殿徒四壁立,崇圣祠、文昌宫并棂星、戈门、堂庑、门墙、亭坊等类木石砖瓦百无一存。春秋两祀,望空祭献。”(《故城县志》),清康熙六年,故城县教谕柴应辰联合在家致仕的礼部主事王开期,诸生贾润、贾泓等创议捐修学宫文庙,榜书城内外,号召故城乡绅捐资修学,恢复前朝学宫文庙之宏制。

  李光地也正是在这一年首次参加京师春闱,却名落孙山。于是与同学好友陈承禧等十余人由京城买船顺运河南下,以便尽早回归故里。正是春四月,北国大地,万物萌发,运河两岸,景色怡人。面对此时此景,李光地心情舒畅多了。船至故城县境内,李光地眼望河岸,沙丘连绵,桃花怒放,遂生了几分诗意。船至县城,春风骤起,舟遇风阻,只得抛锚休息。李光地不由得吟出了明代诗人归有光过故城郑家口“飞沙竟日少光辉,浪高风急月色微。”的诗句。看天色尚早,便和陈承禧等众人上岸散步,奔县城而去。

  这故城县城,远远望去像一只神龟俯卧在运河北岸。李光地走进环卫门,迎面双峰街贯穿小城南北,这小城因运河而兴,带来了江南的秀气,运河水亦滋润着这运河小城,桨声和船工号子此起彼伏,间有甘陵书院的朗朗书声,使人赏心悦目。大街两侧,多种服务设施和摊点连成一片,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泊船上岸,饮食、住宿、休息、娱乐以及采办各种物品,繁忙的水运催生了故城的繁荣。李光地等人走到兴文街丁字路口,“德聚源”酒楼引起了他的注意,酒楼门匾上的“德聚源”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李光地不由得想起去年冬进京赶考过郑家口,在丁字街竹竿巷品尝“德聚源”烧锅酒的情境,二人正欲进店,听店小二说:“掌柜的,县柴大人、府上贾老爷在文庙前倡议捐修文庙呢!”李光地听罢拉着陈承禧说:“先去看看!”遂奔兴文街而去。

  兴文街是一条文化街,学宫、文庙、署学、甘陵书院都分布在这条街上,文庙坐北朝南,虽已年久圮废,但仍气势宏伟。贾润、贾泓在泮池前主持倡捐,县教谕柴应辰慷慨陈词。李光地听罢柴教谕的陈词,和陈承禧商议,将进京赶考余资四十三金全部捐出。柴教谕道,“闽中孝廉李、陈二公慷慨布捐,实我辈楷模,邑中父老何如?”诸乡绅备受鼓舞,纷纷踊跃捐资。

  李光地、陈承禧欲离开,被柴教谕拦住,“李、陈二公义举,本教谕一定勒石为记,如不介意,何不到‘德聚源’痛饮一杯,以谢天缘!”李光地便随柴教谕奔“德聚源”而去。

  李光地、陈承禧随柴教谕、贾润、贾泓等落座,才知这店为贾府所开。进门大厅古色典雅,楼上为雅间。几位落座,店小二呈上菜品和一坛“德聚源”烧锅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光地感叹,真好酒!问柴教谕:“这不是郑家口竹竿巷的烧锅吗?”于是,李光地就把去年冬进京赶考在郑家口品酒一事告诉了柴教谕,柴教谕大笑,“这德聚源烧锅原是桃城烧锅工艺,选用运河河底千年胶泥为主体做成窖泥,以运河滩粮为原料,加以运河水酿制,每岁酿制达十万斤。不但县城有售,还在衡水石桥东设店专售。此酒醇香浓厚,上至京师,下至江南!”乃吩咐店家给李光地赠酒装船,以谢李、陈二公。

  李光地、陈承禧揖别故城诸公,登舟南下。回到福建安溪县湖口村老家后,把酒分给村里乡亲。

  康熙八年冬,李光地再经故城县至京师,备考来年春闱。康熙九年春三月,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附:1、李光地,福建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清康熙庚戌进士,清初理学家,康熙名臣。初授庶常馆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后任直隶总督、兵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2、“德聚源”为“甘陵春”前身,2011年其酿造工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资料来源:《故城县志》光绪版、《清史稿》、《李光地年谱》。孟庆涛

关键词:李光地,故城县

稿源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邢梅智
  领导活动 更多
  本网要闻 更多
  善行河北 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