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故城县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故城县 >> 地方文化

故城郑口三趟街

http://hs.hebei.com.cn/gcx/ 2016-08-30 17:46 故城新闻网

(故城)宫瑞华
  故城县郑口镇素有“小天津卫”之称。“小天津卫”雅称的由来,不惟是指这里商业繁华,而且以街道而言。上世纪50年代之前,郑口镇仅有3条街,其中三趟街(今三道街)是商业中心,最为繁华。这条街濒临运河码头,随河就弯,民居、店铺沿河顺势而建,参差错落,由北到南迤逦直达南端运河老堤,故有“锯齿胡同狗牙街”的说法。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众多。饭馆、茶馆、麻绳铺、铁匠铺、茶庄、药铺、烟铺、点心铺、洋布行、糖果店、驿站、银号以及卖日用品的杂货铺大多集聚在这条街上。这些商铺大都青砖黛瓦,歇山抱厦,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
  三趟街最具代表性的是沿街店铺的“板大门”。出于经商的需要,沿街宅院四合院很少,多是前店后居,东西向院子狭长而局促,少有偏房。临街是鳞次栉比的板大门,极像江南乌镇等地的情形。
  所谓板大门是郑口人通俗的叫法,实际上是店铺的大门。一般店铺门面三开间,十分宽敞。为了方便顾客进出和展示商品,临街铺面不安门窗,大门由一块一块木板组成,所以叫板大门。十几块木板都按顺序编号,门面上下方都有木槽,晚上打烊时,将木板按照编号一块一块地嵌进木槽,叫做“上板”。最后一块木板落槽后,在里面横拦一根木杠,就像一道门插牢牢地把门关死。板大门严丝合缝,十分坚固,就像一道保险门,极具防盗功能。第二天一早,将木板一块一块卸下来,整个铺面无遮无拦,人们走在大街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店内卖什么物件,货物全不全,顾客多不多。
  后来,“上板儿”,“关板儿”,逐渐成为行话。说“上板儿了”,即是下班了的意思;“关板儿了”,即是歇业的意思。
  在众多商铺中,杜家烟铺脱颖而出。现在上岁数的老人还都记得这样一句民谣:“秦家馃子杜家烟,要吃馍馍找谢老三。”说明杜家烟在郑口小有名气。
  杜家烟铺在三趟街北端路东,前店后厂,临街四间门面,进门向东有一条狭长的院子直抵大运河老堤,约长150米,是烟铺主人的住宅兼加工作坊。杜家烟铺创办于清咸丰年间,创始人杜玉田是山西移民。据说当年他的曾祖父杜述先从山西省黎城县迁至郑口时,身无分文,一副扁担挑着铺盖卷儿来到这里,落户五大院村。杜述先从原籍带来的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尊关公铜像,他特别崇敬关公的忠义和诚信,将这尊关公像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供奉在家堂。他教育子孙后代要像关羽那样为人处世,以诚信为本,义行天下。
  杜玉田铭记祖训,也把忠诚信义的理念和晋商的精明运用于生意经营之中。他开办的烟铺讲信义,重质量,把产品质量看得比天还大。首先,杜家烟铺选料考究,每年秋后都要收购上好的烟叶。那些上大粪、上酱肥种植的烟叶板儿厚、叶儿大、色泽好,杜家不惜高价收购。烟叶加工要经过七八道工序,分拣、晾晒、烘烤、调制、刨丝、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丝毫不可凑合、马虎。譬如烟叶烘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艺,烤房用木炭加热,明火烘烤,须严格掌握火候,做到温度均匀,这样才能去除青杂气,保持烟叶本身的清香气,使烟叶变黄一致。又如烟叶包装,烟丝儿、烟末儿、烟梗要严格分开,不可混装。加工好的烟丝颜色金黄,气味芬芳,手感柔腻,抽起来不呛嗓子,不上痰,醇厚缠绵,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确保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杜家烟铺有一条特别的规矩,即只零卖不批发。这样,有效防止了批发商从中掺杂使假,败坏杜家烟铺的信誉。一时间,杜家烟铺生产的金丝儿旱烟“童叟无欺,货无二价”声名远扬,烟铺生意越做越大,最兴隆时雇工三四人,成为故城县独一无二的“烟魁”名店。
  杜家烟铺乐善好施,经常周济穷人,热心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村里有大项开支,杜家都是慷慨解囊。对于那些拿不起捐税、粮米的贫困户,杜家烟铺都包下来,每年替他们垫交。逢年过节,有些贫困户向杜家借钱借粮,杜家都是无偿付出,不计本息,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杜家烟铺的善行,至今为人们乐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加上土匪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11月25日,日本鬼子集结重兵攻陷郑口,实行了惨绝人寰的“杀光、抢光、烧光”政策,郑口死伤群众100多人,三趟街变成一片火海,距杜家烟铺不远的一座石牌坊也被烧毁了。从此以后,郑口的店铺纷纷“关板儿”。杜家烟铺也遭到很大创伤,一蹶不振,生意越来越艰难,店面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下来。1956年,杜家烟铺被“公私合营”,加入郑口供销合作社。

关键词:故城,郑口,三趟街

稿源:衡水晚报
责任编辑邢梅智
  领导活动 更多
  本网要闻 更多
  善行河北 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