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故城县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动省级文明县城建设的主要抓手,上下齐动,突出重点,快速推进,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抓基础,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加快推进农村一条文明示范街、一个村民中心和一个文化广场“三个一”示范工程。同时,大力推进“五改四美”工作,全面实施民居改造、街道硬化、“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乡村文化建设等12个专项行动。目前,全县538个村庄均已建成“三个一”示范工程;累计清理垃圾杂物323924立方米,清理庭院94603户,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1983处,拆除违章建筑373处;新修道路27公里,种植树木4万多棵,改造供水管道5万多米;改造厕所500多户;墙体改造20余万平方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抓根本,不断优化农村人文环境。该县大力实施德润村庄工程,一方面,通过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培育厚德尚义、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切实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另一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借助宣传栏、空白墙体等载体,在每个中心村打造一条文化长廊,主要展出以中华传统美德、乡风文明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以及村庄环境整治新旧对比图片等,使之成为集中展示美好乡村的窗口。目前,全县各中心村村村建有文化墙。同时,广泛开展农村“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等系列评比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激发干事热情,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发展氛围。
抓难点,优化农村民风村风环境。围绕加快推进移风易俗,该县印发了《故城县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并向全县发出了开展移风易俗的倡议书。目前,全县538个村庄全部建立完善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通过建组织、立规矩,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产生,全权负责办理本村婚丧嫁娶事宜,全面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标准及流程;道德评议会对村民婚丧事宜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同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各村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使村规民约“小规章”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目前,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已经成为群众的共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得到了有效遏制。
抓关键,优化农民脱贫致富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需求,该县大力实施惠民培训工程,采取“订单式培训、递进式就业”模式,坚持“送技能下乡、送服务上门”,把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远程教育、特色资源、农民就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由打工型向创业型的转变。同时,在县电视台开设“科技大篷车”“每日农经”专栏,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送农业技术下乡,并指导农民生产。目前,全县针对农民群众举办各类培训班221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万余人次。
抓环节,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环境。该县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全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已建成,全部配发了相关文化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实现了免费开放;538个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重点帮扶村都安装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全县建起秧歌队、书画协会、戏迷协会等文化团体630余个,组织秧歌赛、广场舞、票友大赛、演讲比赛、篮球赛1000余场;广播电视信号已实现村村通,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持续开展,实现了每月每村一场公益电影的目标。全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广大群众切实尝到了文化惠民的甜头。(成龙、希录、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