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经济开发区县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经济开发区 >> 本地要闻

衡水市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领跑全省

http://hs.hebei.com.cn/jjkfq/ 2017-03-06 17:26 经济开发区新闻网

  回望2016年,衡水市找准农村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重点推进了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改革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把资源变成资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衡水市农村改革破解的一道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前提。
  “有了土地承包权证书,今后我的责任田不管谁种,承包权都是我的。”近日,桃城区农民与种植大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并拿到了近万元租金。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民能够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既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到合作社参加劳动,增加收入。到2016年底,通过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全市已流转土地342.2万亩,流转率达到43.65%,居全省首位。土地确权颁证的推进,为进一步创新搞活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造了条件。土地确权后,农户土地经营权由原来的“不动产”变为“动产”,《经营权证》可用做农户贷款抵押、土地入股的资产凭证,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能,同时大大增强了农户发展生产的后劲。
  我市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在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设,引导农民在公开市场上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承包经营权。日前,安平县农村产权综合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该县农村产权交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放活土地经营权,目的就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的经营机制。目前,我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三大类型。
  农民合作社对组织农民、带动农民、富裕农民效果良好,故城县里老乡大力推进全市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该乡焦庄村庆丰生猪养殖合作社和博涛种植合作社为种养一体化,总占地面积136亩,其中生猪养殖占地36亩,年效益2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100余亩,温室大棚30个,利用生猪粪便经沼气池发酵进行生态种植,年经济效益20万元左右。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要求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我市创造了不少典型的经营模式,比如有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等等。各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归根到底就是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让农民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更多受益。
  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登记数量达到13812家,省级示范社新增数量78家,合作社总量和示范社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家庭农场6724家,经营耕地71.65万亩,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达到了58家,居全省首位。全市共认定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6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出成效,经营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4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到66.8%,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

  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快速发展

武强县大力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引导和鼓励农户带土地、带资金、带劳动力,组建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让“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该县建设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大力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模式,稳定增收渠道,拓宽分配方式,让贫困群众成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
各类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实现了快速发展,解决了组织发展不充分、覆盖面比较低的问题。目前,各类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已达到了3954个,年经营收入达到94亿多元,辐射行政村3696个,覆盖率达到了74%,超额完成了省定60%的目标任务。在去年10月下旬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督察活动中,省督察组对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对此次督察活动进行了整体排名,我市位居全省第一名。

  农村“六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我市开展农村“六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为衡水深化农村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围绕着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我市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股权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新型职业农民证“六证”同发,加快生产要素流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优先选择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正确处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工作底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困难估计充分,把方案做细做实,保障好每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坚守政策底线,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确实权、颁铁证,让试点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公开透明,对试点工作中的清产核资、量化资产、界定资格、配置股权等关键环节,充分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不断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扩面提速。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项目资金,开展农民培训,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共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27本、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股权证1260本、新型职业农民证1171本。4173个村具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条件。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经验做法获得肯定

  我市积极推行农业节水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品种,实施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减少浇水次数,实现小麦稳产;推广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微喷灌和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既节约用水,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故城县里老乡以压减地下水开采为目标,以调减依靠深层地下水灌溉小麦种植面积为重点,在全乡13个村减少灌溉小麦种植面积7227亩,亩均减少用水180立方米,实现地下水压采130万立方米。
在无地表水替代的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我市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适当压减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一年一熟制农作物,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同时,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鼓励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
  为调动农民改变种植结构、推行农艺节水的积极性,我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对调整种植结构、推行农艺节水的主体给予一定补助。《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主要做法及成效》和《衡水市“一提一补”农业水价改革主要做法及成效》两项改革做法得到了省水利厅的高度认可,具备复制推广价值,正在与省农业厅、省物价局会签,之后提交省发展改革委。其中,引入资金资本,做好地下水压采工程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中央部委相关领导的好评。(张兆丹)

关键词:衡水市,农业农村,体制机制

稿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邢梅智
  领导活动 更多
  本网要闻 更多
  善行河北 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