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衡水市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出台了《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工作规程》、《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一优一降”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积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
衡水高新区成立了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创双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了《衡水高新区“双创双服”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了《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工作规程》《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等系列相关配套文件。兑现2017年科技创新支持资金1.89亿元,全力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区级分包领导及各责任部门定期深入到所包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现已服务项目114个,现场解决问题15个。聘请中科过程所开展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和“一企一策”整改方案编制,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安全方向转型。目前,区内化工企业的“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设立各类产业引导资金、银政通、政银保、科技银行对区内大型企业、重点项目、中小型企业及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资金精准扶持。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服务和保障民生。全面改善辖区办学条件,在全市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区财政每年增加500万元用于提高群众看病报销比例,切实减轻了广大群众教育医疗负担。
明确职责,优化项目落地工作规程
按照“提前介入、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的原则,以全面提速项目建设为目标,制订了《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工作流程》,简化各项手续,合理安排期限,科学谋划进度,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衡水高新区建立健全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日梳理、周调度、月总结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办结时限,提前谋划、提前介入、专人盯办。制订了《衡水高新区项目落地推进时间表》,及时更新表格内容,切实掌握每个签约项目的建设落地进度,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确保签约项目的全部手续在3个月内完成。
减轻负担,切实降低企业自付费用成本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推进收费清理改革。制订了《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衡水高新区降低企业自付费用清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衡水市收费目录清单”,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收费,一律禁止执行。企业自付费项目,可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严禁职能部门指定相关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一经企业投诉,经部门查证后列入衡水高新区“黑名单”,一律禁止服务衡水高新区企业。一律按下限向企业收缴政府定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中的各项费用。禁止以各种方式强制企业赞助、捐赠、订购报刊、参加培训、加入社团、指定服务等向企业收取费用或变相收取费用等服务。企业上缴的押金、预储金等,达到相关要求后,及时予以返还,切实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高端化,提升附加值,可申请政府资金或基金支持。简政放权,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
按照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等“六个一”工作要求,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审批综合受理机制,积极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企业登记受理、审核、核准等各环节业务全程由专人负责,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情况下,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审核合一”事项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办结,“一审一核”事项2个工作日办结。项目进区从企业注册到发放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由原来的69天压缩到21天,时限压缩达70%。行政许可目录清单、权利清单、责任清单等6项清单全部上网公开和实时更新。122项行政审批事项在综合受理窗口形成了“一口受理、后台流转、限时办结”的审批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公开并实施了首批35类44项“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及行政确认事项,目前已为企业和群众办结“最多跑一次”事项150件。在对原有申报材料压缩的基础上,精简需要证明的审批事项3项,整合保留10项,切实减轻了企业的申报负担。
坚持创新生态,做实政策、做优服务,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
衡水高新区着眼高标准创新要素供给,着力构建政策、金融、服务保障,凸显合作态度、政策力度、服务温度。
做实政策保障。衡水高新区用足《衡水市关于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制订出台《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从10个方面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给予重奖。2017年奖励资金达1.89亿元。做强金融保障。衡水高新区以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增幅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联合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团,设立了高康创业风投基金、“蓝火熙业”投资基金、“银证通”业务基金、宝云产业发展基金“康、熙、通、宝”四支基金,基金总规模近百亿元,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差钱”。做优服务保障。以“放管服”改革、“双创双服”活动开展为契机,努力打造审批速度最快、服务效能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创新生态。着眼“好生活”,引入京津资源,建设或运营宝云生态城、衡水高新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打造京津品质“生活圈”,并落实科技人员“百千万”待遇,即百平方米住房,实现住有所居;千元医保,纳入衡水高新区公费医疗保障范围,实现免费就医;万元交通补贴,实现免费出行。同时,把科技人才的子女纳入衡水高新区12年公费义务教育范围,并优先享受衡水高品质教育资源。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衡水高新区打造成京津冀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成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记者 刘凤举 尹鹏举 通讯员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