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碑通经史,阅石知古今。近日,由衡水市政协文史委和市文广新局联合编著的《衡水金石书法录》,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衡水市首部金石书法资料专著,首次对衡水市金石书法文物遗存进行了一次大盘点和抢救性保护挖掘,填补了全市书法研究的空白,也是对衡水文化具有史诗性意义的历史典藏。
全书共收录与衡水有关的砖瓦文、造像记、刻帖、篆刻、墓碑、庙碑、纪念碑、墓志、牌坊文、木匾、铜镇尺等金石书法作品167件,如《崔敬邕墓志》《马君起造像》《冯承素墓志》等,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字体。最早的是首称“草圣”的东汉衡水安平籍书法家崔瑗的《贤女帖》,最近的碑刻是1946年武强县各界为抗战而牺牲的英烈树立的《悼英雄烈士碑》。字体劲达,干净利落,风格庄重,意境悠远。作品后面有衡水知名书法家的断句释文、评析文字共约16万字。内容涵盖了碑刻实物照片、拓片及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地理民俗等史料,既保持了文物原始风貌,又兼具研究、品鉴、存史、资政之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通过此书的详实资料,可以深层次了解先人对金石书法艺术的追求发展与创新贡献,能够不断深化对衡水的历史、文物、文献、遗存的探讨和认知,在中国史学家、文物界、书法界也极具学术价值。
“金石书法”指镌刻在钟鼎碑碣上的文字。衡水历史悠久,钟鼎碑刻金石资源丰富,挖掘、搜集、整理、编辑这些金石书法艺术典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5年下半年以来,市政协、市文广新局认真部署,组织动员全市文物、书画及文史学者,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古人遗迹入手,深入衡水市域各县市区的文保单位及村落、墓地、田野寻碑访碑,搜集资料线索,判定书法价值。他们还数次远赴西安、咸阳及山西大同觉山寺等地寻访有关的碑刻资料,搜集拓印到了目前发现的、首次记载“衡水”之名(“禊于衡水之滨”)的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刊石勒铭的《皇帝南巡之颂御射碑》等。专家学者历时近两年,最终完成了寻访考辩、拓片整理、资料校勘、释文断句、评介赏析、汇总核对、丰富完善、整体设计、出版面世等大量工作,做到了既能通观全貌,又能局部学习。
该书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更具有保存传承历史的重要意义,对于繁荣衡水文化文艺,彰显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衡水”建设和文化繁荣兴盛等意义重大。(记者胡昕 通讯员岳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