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衡水频道>>今日聚焦

中央和河北省直新闻媒体记者老区行活动综述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作者: 王峻峰 2014-06-02 09:14:5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赶考行——柏坡巡访”中央和省直新闻媒体编辑记者老区行活动综述

  五月的西柏坡,青山巍巍,湖光潋滟,生机盎然。5月21日至26日,“中国梦·赶考行——柏坡巡访”中央和省直新闻媒体编辑记者老区行活动在平山县西柏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委宣传部、省记协联合举办,来自18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26家行业类媒体以及省直新闻媒体的100余名采编人员,通过参观学习深入采访,与老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使命感。

  5月21日至22日,大家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国家安全教育馆、中宣部旧址、人民日报社旧址,向革命前辈敬献了花篮,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老区群众对三大战役的大力支援时,动情地唱起了当年的民谣。求是杂志记者习腾飞说:“西柏坡的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活生生的教材,与在课本中学到的感觉不同,在这里,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历史变得更加鲜活,让我们对西柏坡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人民日报则是从里庄走来。在位于里庄的人民日报社旧址,邓拓旧居、泛黄的旧报纸……让编辑记者们陷入沉思。“如今,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时,不能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始终心系群众,做人民的日报。”90后小伙子、人民日报编辑蒋雨宏动情地说。

  两天的参观,编辑记者们重温了那段红色历史,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接下来的入村体验,则让编辑记者们目睹了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百余名编辑记者被分成10组,分赴平山县西柏坡镇、苏家庄乡、下槐镇、孟家庄镇、宅北乡和南甸镇等6个乡镇的10个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5月23日凌晨4时30分,在第三小组入住的上东峪村,平日里习惯于熬夜的编辑记者们被清脆的鸡鸣叫醒,与乡亲们一起开始了新的一天。一顿充满“柴火味儿”的早饭后,大家的精神饱满起来。有的奔赴核桃园学嫁接,有的到花生地里锄草,有的到养鳖场喂饲料。在养鳖场,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新中介绍,这里的鳖以前一斤能卖八十多块钱,今年的行情不太好,大概能卖四五十块钱,但也比种地收入高多了。“上东峪的特色养殖业令人耳目一新。”中国日报女记者呼延朔璟说。

  元坊村地处平山县西部深山区,改革开放初期,这里还是一个“山是和尚头,下雨泥石流,十种九不收,干旱渴死牛”的贫瘠小山村,如今的元坊村,早已是“山顶油松盖帽,半山干果绕腰,苹果栽在山脚,田间地埂花椒”的立体生态新农村。3天的体验,让中央电视台记者郁振一深有感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是简单的三个行为,而是要在这三个行为中了解农民的现状。在这里,你遇到的困难,也许就是村民需要解决的困难,你感受到的欢乐,可能就是村民的幸福感来源。3天很短,但对我的职业生涯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除了红色文化,这里还有绿色文化,那就是开发荒山、发展现代农业。给太行山既穿上绿衣裳,又系上金腰带。”法制日报记者李想入住的东面红村,位于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片区,全村土地都已流转给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论旱涝,每年一亩地给农户补贴1000元。果树有收入后,前十年利润农户和公司按照三七开分成,后十年五五分成。从明年开始,村里还将和公司联手开发旅游风景区。“老区人民正用勤劳智慧和现代观念为西柏坡精神作出新的注脚。”李想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这次活动也让编辑记者们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表示,新闻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今后一定会常下基层,把笔杆子扎进人民群众的土壤里,在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挖掘新闻富矿,写出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好文章。(记者王峻峰)

关键词:中央,河北,媒体,记者,老区行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