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衡水频道>>县区新闻>>阜城

阜城县古城镇发展棚菜生产促农增收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04 09:2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神话故事中传说,有位仙人用手指一点,土便变成了金子。这毕竟只是神话传说。而阜城县古城镇通过发展棚菜生产,真的点土成金了,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初冬时节,驱车行驶在古城镇境内,武千线、东大线两侧,一栋栋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汇成了白色的海洋。田间地头、大棚内外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喜悦的笑脸,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活力。

  古城镇辖76个村,总人口4.3万人,总耕地8.3万亩,是一个农业大镇,传统农业思想在农民中根深蒂固。近几年来,农业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群众“干一年,盼一年,年年不挣钱;耕一春,收一秋,四季汗白流”,农民增收步子明显放缓。而农作物的单一种植结构,成为制约农民生产增收的“瓶颈”。

  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怎么调?调什么?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古城镇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把发展棚菜生产作为主导产业,按照“沿路发展、成方连片”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武千线、东大线两个万亩棚菜十字长廊和十个千亩大方。

  万事开头难。建棚初期,许多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为打消他们的顾虑,古城镇通过印发明白纸、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邀请专家讲课以及镇、村干部苦口婆心现身说法等方式,向群众分析大棚投入和产出效益情况,给群众解答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为更好地激励广大村民发展棚菜的积极性,古城镇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的考核办法》,对扶贫开发村新建大棚每亩补贴1000元,新建日光温室每亩补贴2000元,新增春秋棚100亩以上或日光温室50亩以上大方无偿打深井一眼并予以配套,对棚区道路进行硬化。对非扶贫村沿武千路、东大线两侧1000米区域内,沿乡级公路两侧500米区域内,新发展春秋棚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500元,新发展日光温室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000元等,在养殖和林果生产方面也给予相应的补贴。

  俗话说得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外出看一看”。古城镇党委、政府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走出家门,先后到沧州、山东、饶阳等地参观学习,并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棚菜经济的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全镇上下掀起了棚菜发展的热潮。祁井庄村村民祁庆云一下子种植了十几亩大棚西瓜,今年夏天第一茬瓜就卖了4万多元。成功的示范有力地征服了群众,大伙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建起了大棚。镇长文勇掐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一个春秋棚,如果按两种两收模式计算,头一季是西瓜和豆角间作种植,第二季种植樱桃西红柿,全年每亩就能收入1.5万元,冬暖棚就能收入2万多。如果老百姓自己不种植,还可以把土地承包出去,靠打工再获得一份收入,一天至少五六十,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主要靠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古城镇通过举办农民夜校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瓜菜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以提高产品品质为核心,引导群众科学种植,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努力推进棚菜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今年古城镇在沧州青县引进的羊角脆甜瓜新品种,每亩收入达4万元。该镇生产的西瓜、樱桃西红柿因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口感好,受到京津石等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设施农业,虽然为老百姓办的是好事,但受到一些保守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觉得只有干部做了才是好事,干部做了我再做。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古城镇号召党员干部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郭里阳村党支书郭长静、村主任郭红军自掏腰包发展大棚200余亩,吸引农民入股,郝家庙村党支部书记郝建国通过调整地块组织村民发展大棚320亩。前宋庄村村干部宋福成带领群众新建春秋棚280亩。为解决种棚户土地不集中问题,该镇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鼓励村委会划定棚菜种植区域,采用每亩每年500公斤小麦租赁形式,集中土地,再转包给农民、种植大户,便于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以前种庄稼时,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建了温室大棚,收入增了好几倍,我们家的好日子就是这温室大棚里‘长’出来的。”何里阳村村民何玉江谈起大棚种植,笑得合不拢嘴。

  “一村富了不算富,全镇都富才算富。为膨胀设施农业规模,使全镇受益,我们采取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路子,千方百计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力争三年全镇棚菜面积达到4.5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棚的奋斗目标。”谈到未来的发展,镇党委书记朱洪志信心满满。
古城镇人正满怀豪情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着,追求心中的理想……

关键词:阜城,古城镇,发展,棚菜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张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