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囤药”现象,尤其是盲目抢购新冠防治药物……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
其实,中医药始终在预防、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独特优势,也一直在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衡水市中医医院根据上级对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积极投身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工作,依据河北省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组织中医药专家研发了各类防治新冠肺炎中药制剂,以及居家用药指南,有效预防感染和改善新冠肺炎感染症状。
衡水市中医医院现予以公示,全力制备和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按需使用。
衡水市中医医院
2022年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治疗用药指导方案
当前,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和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根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落实进一步优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有关事项的通知》(冀中医药函〔2022〕125号)、《关于动员各级中医医院投身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的紧急通知》(冀中医药函〔2022〕127号)等文件要求,中医药参与医疗救治工作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防治优势,切实做好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现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河北省《中医药诊疗方案(第六版)》等文件为指导,结合衡水气候和地域特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状,现组织中医药专家研究制定了《2022年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治疗用药指导方案》、《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用药等相关指南》。以中医药方法更好地助力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中医药力量。
衡水市中医医院
2022年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治疗用药指导方案
一、中医预防用药
(一)香连避瘟方
药物组成:藿香、金银花、连翘、麦冬、芦根、生黄芪、防风、白术、生甘草、神曲、玫瑰花、陈皮、桑叶。
功效:用于预防新冠肺炎和冬春季流感,儿童适当减量。
用法:上药为1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连服4-5天。有基础疾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二)荷花清瘟饮
药物组成:太子参、金银花、荷叶、紫苏叶、贯众。
功效:益气固表、扶助正气、清热解毒,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兼有预防新冠肺炎之功效。
用法:将茶包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一次一包、一天两次,坚持泡水10-20天。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类人群。规格:10袋/瓶。贮藏方法:确保密封,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注意:孕妇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三)抗疫熏蒸包
药物组成:藿香、苏叶、炒苍术、白芷、艾叶、金银花、草果。
功效:芳香避秽,化浊解毒。
用法:取中药粗粉1包,置敞开的养生壶或加热的器皿中,加入1000-2000ml清水,先浸泡20分钟,后缓慢加热至沸腾,勿加盖,保持微沸10-20分钟,致香气弥散整个房间,每天1-2次。
(四)预冠香囊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等多种中药成分。
功效: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健脾和胃、通窍醒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预防作用。
用法:香囊可随身佩戴,亦可挂于室内、车内。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类人群。
注意: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香囊气味变淡请及时更换。
二、中医治疗用药
(一)清肺排毒汤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桂枝、泽泻、猪苓、焦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姜半夏、生姜、紫苑、款冬花、射干、细辛、山药、枳实、陈皮、藿香、甘草、甜叶菊。
功效:清肺化湿,宣肺排毒。
主治:适用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仅见核酸阳性或抗原阳性者。
(二)新冠退热方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双花、连翘、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芦根、知母、山药、青蒿、藿香、甘草、甜叶菊。
功效:清热解毒,辛凉宣肺。
主治:用于新冠或流行性感冒热势较炽,症见高热,咽痛,身体痛重者。
(三)荆防败毒饮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茯苓、川芎、羌活、独活、柴胡、白前、枳壳、桔梗、薄荷、白芷、甘草、甜叶菊。
功效:祛风散寒,祛湿解毒。
主治:用于新冠初期,证见发热恶寒,热轻寒重或周身紧痛者。
(四)儿童、孕妇中医用药以上方剂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衡水市中医医院
新冠肺炎感染者居家用药等相关指南
一、用药建议
(一)最初1至3天针对乏力、怕冷、咽干、恶心、发热:
1、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制剂或者小柴胡颗粒,也可联合使用。
2、关于退热:成人服用布洛芬(胶囊或片剂),小儿服用布洛芬混悬液,4至6小时一次。
(二)第4至7天
针对咽干咽痛、鼻塞、流涕、咳嗽:
1、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鲜竹沥、急支糖浆、宣肺败毒颗粒等选一种即可。
2、如鼻塞、咳嗽明显,可加用西药对症治疗,选用复方甲氧那明、复方甘草片等。
二、中医疗法
(一)物理疗法
1、背部刮痧(由上向下通畅督脉及膀胱经)。
2、艾灸:中脘,神阙(腹部穴位),大椎、膏盲(背部穴位),轮流使用。
3、放血:咽干、咽痛、发热:少商,商阳点刺放血;或十宣穴点刺放血。
(二)养正气治未病
1、饮食: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2、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足、少熬夜。
3、运动:八段锦、太极拳或其他适度锻炼方式。
4、音乐:脾胃为后天之本,五音中宫音对应脾胃,多听宫调音乐。
5、生活: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
6、预防:疫苗应接尽接,接种疫苗也是养正气。
咨询电话:0318-218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