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文学园地

善良的传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韶年
2020-03-19 16:34:33
分享:

  后来我才知道,邻村王家洼,有一个名字叫秃臣的叔叔,曾从我父亲手里借过一笔钱。

  那时候,父亲不仅是小戏班的掌柜,更是家乡一带有名的吹鼓手。每当父亲吹奏唢呐时,秃臣叔就会早早地挤到最前边,为我父亲捧场。仔细地听,静静地看,每当演奏至高潮时,他一定会手舞足蹈地呐喊和叫好。时间长了,父亲知道他叫王庆臣。没有头发,一年四季蒙着个羊肚子手巾(毛巾),以至乡亲们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大名,无论大人小孩,或明里,或暗里,都称呼他“秃臣”。

  有一次,父亲带着6个人去李店当差。出完了殡,太阳已经落了。按事先的约定,主丧的人给了我父亲40元钱的工钱,又给了些馒头和窝头。

  这时,秃臣叔走近我父亲说:“德海哥(父亲的名字),你要是钱不紧张的话,借给我50元,好吗?我给孩子他娘去治病。”

  在当时,5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天父亲和6位叔叔大爷辛苦一天,才挣了40元钱。

  可父亲几乎没有犹豫,把刚刚装进兜里的40元钱,掏出来递给了秃臣叔,又翻遍了所有的衣服口袋,数了数只有7块钱,也递给了秃臣叔。

  秃臣叔激动地说:“德海哥,我尽快还你,我尽快还你。”

  父亲说:“不着急,不着急,给你媳妇治病要紧。”

  秃臣叔讪讪地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站在一旁的主丧人说:“你还敢借给他钱啊?他欠了一屁股的债,用什么还你呀?你等着吧,还你钱?还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呢。”

  父亲笑了笑,说:“我也没有要紧的事情,不着急,再说了,我明天还可以去挣。”

  果然,过了好多年,秃臣叔没有还钱,父亲也没去要。

  后来,我长大了,来到了城里。秃臣叔的孩子志刚也长大了,只是仍在农村种地。直到后来,秃臣叔死了,也没有还那笔钱。

  再后来,我父亲也去世了。

  2012年,我翻建老宅。由于我那段时间工作较忙,具体用料和施工都有我哥哥们操心料理。我只是负责给人家结算工钱和材料钱。

  大铁门安装好以后,我去结账,才知道,那是秃臣叔他儿子志刚给制做的。

  我事先打听了,别人订做这样的大门,价格是4700元,而给我做的大门,铁板加厚了,另外又安装的防盗锁,这样算下来,价格应该在5500至6000元之间。

  当我去结账时,志刚却说什也不要。“三哥,你父亲可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他说:“那一年,俺爹想带俺娘去治病,从村东头一直借到村西头,也没有人肯借。眼看着俺娘奄奄一息,俺爹没有办法,只好向你父亲借了47元钱。就是那47元钱,救了俺娘的命。那些年,家里一直很穷,没钱还你们。等到了日子好过时,已经过去30多年了。俺爹临死的时候说,那47块钱别还了,现在,有多少个47块钱,也报答不了人家德海哥的恩情啊,你们要记住这恩情,找机会报答人家……”

  那年,我将父母居住过的老屋,翻建成了前园后宅式的乡间别墅。每次回老家,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两扇红色的大铁门,耳畔仿佛又响起了父亲吹奏的唢呐声,那声音高亢,嘹亮。随着唢呐声浮现的,是父亲那坚韧、平凡、谦卑的身影……

  (作者简介:韶年,本名:柳洪昌,爱好文学,自2017年开始习作,至今已在报刊和新媒体发表作品近25万字。)

关键词:责任编辑:胡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