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4岁的老李突然意识模糊,被送到医院急救。医生一查,原来她得了颅咽管肿瘤,脑中长了鹌鹑蛋大小的肿瘤。
这个肿瘤长在脑的深部,开颅100%会损伤脑组织,死亡率非常高。幸亏,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另辟蹊径,从患者的鼻孔取出肿瘤,让她转危为安。据悉,该手术在衡水市是第一次开展,也是我省开展的为数不多的神经内镜下经鼻颅咽管切除手术。
昏迷原来是脑中长肿瘤
这名老人姓李,今年64岁。住院前,她总感觉越来越没有力气,昏昏欲睡,最终陷入昏迷。家人发现后赶紧将其送到市人民医院。
经过相关检查,医生发现老李的脑部长了一颗鹌鹑蛋大小的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是一种罕见病,属于先天性胚胎残余性肿瘤。此肿瘤一般长在颅底下丘脑的位置。肿瘤通过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垂体、下丘脑、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引发患者临床症状。而下丘脑是人体体温中枢和水、电解质调控中枢,因此会导致垂体功能紊乱,人的尿量会增多,还会引起高热、视物模糊、垂体激素低下等。
老李的情况十分危急,要救人,必须手术切除这个脑肿瘤。
但颅咽管瘤是神经外科领域最难治的肿瘤之一,由于其紧邻重要神经血管,手术切除要求术者对局部解剖有足够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传统开颅手术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垂体——下丘脑功能受损、生存质量差等弊端。因而这也使其成为被冠以恶性结果的良性肿瘤,更是一种令神经外科医生感到沮丧的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切除该肿瘤的手术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
医生另辟蹊径从鼻孔取肿瘤
“如果手术中采取传统的开颅手术,100%会损伤下丘脑,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加上老李身体极其虚弱,也无法进行开颅手术。”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毛建辉说,孙昭胜主任带领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决定改用微创手术,即不开颅取脑肿瘤,在神经内镜下经鼻颅咽管切除手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切除颅咽管瘤,能够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和骚扰,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了复发率和死亡率。
与此同时,可以避免开颅的手术的创伤,与传统手术相比有效保护重要神经血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具有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势。
这台高难度的手术由毛建辉和魏建辉共同完成。手术中,医生从老李的双侧鼻孔插入跟筷子差不多细的神经内镜。而神经内镜头部带有微型的摄像头,可以把老李体内“地形图”高清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接下来,医生再利用各种微型器械,把鼻腔和脑腔之间的前颅底打开,进入到脑腔,通过“导航”,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直达脑肿瘤。
经过多小时的手术,医生顺利地切除了老李“鹌鹑蛋”,再从鼻腔取出。
“通俗地讲,若把脑腔比作一间‘房间’,脑肿瘤好比放在房间的物体,过去经鼻孔的神经内镜手术好比通过‘窗户’在‘房间’内取物,取不到那些距离‘窗户’比较远的物品”,医生魏建辉进一步解释说,“但这例手术的突破之处在于,把‘房间’的一堵‘墙’(前颅底)打掉,完全进入到‘房间’,而不再隔‘窗’取物,能把肿瘤切得很干净。医生在手术后再把打掉的‘墙’补好。”
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广泛
资料显示,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5%,颅咽管瘤生长缓慢,但死亡率较高。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不明原因视力下降、垂体——下丘脑功能障碍(肢体无力,肥胖,行为变化,昼夜睡眠节律不规律,渴感消失等),应提高警惕。
本次手术中应用到的经鼻蝶扩大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手术是神经内镜技术的一种,在衡水市是第一次开展。目前,老李已经痊愈出院。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完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技术和研究热点。神经内镜好似现代科学技术带给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双“慧眼”,手术是在内镜监视下进行操作的,非常精准,创伤轻、安全度高、应用前景广阔。作为一种新的诊治手段,它提高了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并改变了一些疾病的治疗理念。
神经内镜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但国内尚未普及,甚至许多大型三甲医院还不能开展该类手术。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孙昭胜主任、毛建辉主任医师带领下已经成功开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近200余例,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近100余例,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的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不仅让衡水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吸引着周边地市的患者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