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记者 王永宏 贾明伟 邢梅智 张千)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衡水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40年。在40年的改革大潮中,衡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和丰硕成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衡水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8亿元,到1996年撤地建市时达到192.1亿元,再到2017年时达到1550.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75.1倍,年均增长11.5%。
人均GDP稳步提高。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市人均GDP仅264元,1989年突破千元关口,撤地建市的1996年达到4725元。经过多年努力奋斗,2017年人均GDP达到34782元,是1978年的131.8倍,年均增长10.5%。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为1.4亿元,1996年撤地建市达8.8亿元,2017年达到191.4亿元,是1978年的136.7倍,年均增长13.4%。随着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增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能力也不断增强,2017年财政支出298.3亿元,是1978年的994倍。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性加强,城市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2年城镇化率仅为3.0%,1990年为7.3%,199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上升到19.9%,2011年突破40%,2017年末达到50.6%。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持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各类就业培训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17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8%,新增就业人员46386人,是2004年的3.3倍。
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有效开展。2017年末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9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04.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8.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1.8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卫生条件取得明显改善,2017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6221个,其中,有医院126个、乡镇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684人,是1978年的4.3倍。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530张,是1978年的6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衡水中学、衡水二中等普通高中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衡水学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办学质量、师资力量不断增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显著提高,2017年达到119.5%,比2010年提高2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水平迈出新步伐。2017年全市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普通中学171所、小学746所、幼儿园968所、特教学校9所。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民办教育机构数量达到535所,在校学生25.4万名。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201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群艺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8个;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19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在2018年1月25日举行的上海中国马拉松年会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被评为金牌赛事,这是衡水连续举办六届马拉松赛以来,第五次蝉联金牌赛事荣誉称号。
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加大。2017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五年来最好,优良天数达165天,增加天数和改善率均为全省第一。确定“一湖十河”名录,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南水北调江水切换消纳江水指标量全省第一。衡水湖蓄水量达到近20年最高水平。在全省率先出台“净土行动”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造林34万亩,是省定任务的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