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的足迹
(王文策家长)
初中时光转瞬即逝,三年岁月,孩子和家长都有了明显变化:
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作为父母我们是不称职的,因为工作原因,多次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但我们又是朝着称职努力的,我们会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
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里上网课,作为父母心忧重重。孩子如何吃饭?自己是否能适应了在家里一个人的生活?作业谁来检查?手里有手机,有平板,怎么能够用对用好?种种的问题,我担心不已。还好家里有摄像头,能够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生活情况。
通过摄像头,遥控指挥起床、上课、做饭、做核酸等。一直到晚上10点多,我在摄像头的这头,几次忍不住要提醒他及时休息,可看着他一丝不苟地在桌子前面,又找不着打断他的间隙。这样一直盯着他改完了错。只有他自己主动站起来的时候,我才敢在这里说几句,和他交流几句。上午、下午、晚上,家里只有他自己孤独的背影。
更重要的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否承受了这份孤独?事实上他做到了。而且出乎我们意料的,做得非常完美。再也没有平时在家里吃饭上挑剔,也没有洗漱上的拖拉。偶尔在摄像头里的一句交流,也没有了抵触的意思,而是快速地去行动。
我发现父母不在家的日子,一个初中的学生可以做出让我们惊喜的很多事情。每次和孩子在学校门口见面,都会特别兴奋地给我说他自己这一天做的事情:怎样热饭,怎样收拾餐桌、客厅卫生,又遇到的什么困难而巧妙地解决,又有什么做的不完美留下遗憾,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心得等等。
听着他的叙述我的心情也五味杂陈,让做母亲的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又夹杂着些许的愧疚。刺骨的北风挡不住他解决问题的那股热情,消瘦的脸上不时闪烁着光芒。我知道他在蜕变的路上!
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某些地方又是可以帮到他的。给予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少走弯路。当然我们也不会一味地给出他正确答案,有时也会跟他共同探讨哪里出问题了,然后让他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有时候会让他一直错下去,直到发现错误,这样的印象才会更深。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关键的还是跟着自己老师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跟他一起讨论问题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上课怎么讲的?” 每次按照他的思路解决完问题,然后想想有什么其他方法,当他主动时很多分歧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有了无数次的离开,也就有无数的溺爱。现在有我们的帮助,等升入高中他能否适应?所以我们尝试着让他主动经历“失败”,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学校的运动会、朗诵等。
告诉他重在参与,但要全力以赴。只有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哪怕自己一次一次的失败,也能在失败中得到升华。
每一次全新的尝试他都有些抵触甚至反感,这时候我们就全力地去鼓励他,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不要只追求成功,缺陷也是一种美。就这样他开始慢慢地学会尝试,家长不能一味地替代,也不会一直替代,这次网课的放手也让我们都尝到了“甜头”。
时间从来不说话,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这次疫情回家后,我们能惊喜地看到他和网课前的不一样,也能感受到他和网课中的一样。我家少年郎已长大啦。
转眼还剩下一个学期,初中生活就要结束,愿每一个奔跑的少年: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