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健康

衡水市人民医院医务志愿者开展院外公益培训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刘国磊
2020-08-03 15:17:25
分享:

  “按压时候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三点要成一直线,与患者或地面垂直”“按压的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的深度是5-6厘米”“充分包裹住患者的口唇,用力吹气超过1秒钟,连续吹气2次”……7月28日在上海公馆夜市,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小分队队员正在现场讲解和演示心肺复苏要领、步骤,吸引了市民的目光,大家围成一圈仔细聆听并亲身体验操作流程。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人都有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急症或意外伤害。但是在紧急救护的黄金时间里,往往没有医生在身边,普通百姓也缺乏急救知识,以至于很多生命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急救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此,衡水市护理学会、衡水市护理学会男护士专业委员会、衡水市人民医院在去年12月份成立了市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小分队,组建了一支由20多名技术精湛、沟通良好、医德高尚、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急救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家自发放弃休息时间到群众身边,开展了一系列以关爱生命、拯救生命为主题的急救活动。

  判断“患者”意识、触摸颈动脉、胸外心脏按压、清除呼吸道异物、打开气道、施行人工呼吸……在活动现场,急诊科护士张阳一边通过身旁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一边向市民讲解心肺复苏的要点。“五分之四的心跳骤停一般都发生在院外,人一旦出现心跳骤停,在黄金时间段内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心跳停止一分钟内做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

  随后志愿者分两组进行心肺复苏术演练,同时也示范了正确的急救方法和手法,让市民更加深刻地了解如何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现场群众对演练都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地观看和学习。

  现场示范中还应用了“心肺复苏实时按压评估系统”,这套系统连接了最新型的模拟假人,可以实时监测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数据,评估急救效果。市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上前学习操作要领。志愿者与大家互动交流,进行了巩固提问:心脏按压的部位在哪里?心外按压的次数?应吹几口气?吹气时不漏气应该怎么做?

  活动中,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听得十分认真。她带着71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玩耍,看到有培训便围了过来。年轻妈妈虚心地请教了心肺复苏的要领,5岁的孩子和71岁的母亲也做了几个循环的胸外按压,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丝毫不输于年轻人。

  上手操作后市民都表示“之前总感觉对心肺复苏略懂一二,但操作后发现脑子里想的和动手做真的是两码事,这样的培训很好,可以挽救身边更多的人”“浅显易懂,纠正了以前很多错误的急救方法,学习十分必要”……

  只要有空闲,衡水市护理学会男护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原副护士长刘连厂都会赶到现场。他说“培训中市民热情很高,也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他们希望能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教授一些溺水、运动损伤等急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今后也会拓展讲座内容,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并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走遍衡水大街小巷!”

  衡水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童莉谈及组建这支队伍的初衷时说:“这支急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组建的目的一是通过不定期的急救能力培训,打造一支核心、固定的,具有专业急救能力的志愿者团队;二是通过在院外的急救科普,吸引更多的衡水市民加入到‘社会大急救’行动中。让意外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在救护车和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成为‘黄金4分钟’紧急救援的第一反应者,立即实施有效的紧急救援,以提高获救者的存活率及复苏后的生存质量。”

  目前,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救科普小分队的足迹遍布市区及周边县区,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的各级各类单位总计四十余家,如高铁站、社区、公园、党政机关等。上至高等学府,下至幼儿园,近到繁华闹市,远至偏远农村,累计受益人数万余人次,使老百姓在学急救、用急救的过程中,提高了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急救科普小分队的成立体现了衡水市人民医院作为公立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性宗旨,成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院前力量。目前,各县市区的急救科普小分队正在组建之中,届时将在全市掀起全民学急救的热潮,形成“急救技能人人学,急救技能人人会”的良好氛围。(记者 刘国磊)

关键词:衡水市,人民医院,志愿者,公益培训责任编辑: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