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高新区是桃城区换道超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顶梁柱”,今年以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于全省前十。“我们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平台、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不断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近日,桃城区区长崔邦文就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规划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前提。“我们始终以发展的眼光高点定位、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崔邦文介绍,他们秉承“基础建设先行”的理念,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建设了7平方公里的路网、水网、管网等工程,开展了园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园区大发展格局已经拉开,为企业入驻营造了良好基础条件。同时,他们结合空间规划编制和园区现状,立足小扩容、大提质的要求,科学确定开发建设时序,计划到2035年,在现有3.53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向周边区域扩展至16平方公里,亩均投资强度达到250万元,亩均税收达到20万元。
桃城高新区2016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虽然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但我们积聚后发优势,努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从‘引项目’向‘引产业’转变。”崔邦文说,他们重点布局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新兴产业,正在着力打造京雄产业承接园、北航(衡水)无人机产业园、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产业园、机电产业园、绿色新材料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六大“园中园”,逐步构建“3+6”现代产业体系,以高端高新产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开放办园区,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在做好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产业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行委托代理招商、敲门招商、云招商,紧盯快上“152”项目,重点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北航(衡水)中小型无人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生产与测试综合基地、总投资12亿元的英特莱福加工配套产业园和地热能开发智能车载钻机等项目。截至目前,园区落地开工、签订协议和洽谈推进的项目共33个,总投资约230亿元,基本涵盖了三大主导产业。
“桃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创新作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崔邦文表示,他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配齐要素链,最大程度激发园区创新活力。一是抓平台建设。全力建设投资12.6亿元的科技创新产业园,目前项目一期即将竣工,已成功吸引中科院验布机器人、中国算力中心、创泽机器人、施罗德机器人、航天和兴精密铸件加工等10家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签约入驻。同时,加大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平台,不断提升园区科技水平。二是抓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高新区“四项改革”任务,率先推出了产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通过在园区进行区域评估,制订“标准地”出让指标,企业签订“承诺书”后即可按照承诺和建设规范开工建设,目前通过“标准地”实施项目4个,提供标准土地288亩。同时,创新实施“标准厂房+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将园区5.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纳入改革范围,目前已成功引进北京金太阳、晨光兴业、绿化盛义等6家企业,盘活利用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三是抓融资环境。正在全力推进设立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一期拟投资1亿元用于北航无人机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对接。同时,他们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高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的科技创新奖励、800万元的技改专项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四是抓政策环境。对入驻园区的轻资产项目实行厂房租金三年免除、两年减半的“三免两减”政策,对入驻园区的重资产项目推行土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政策,以政策优势催生“虹吸效应”,真正让企业享受政策、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