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包联帮扶企业解决治污难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9年2月起,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主题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帮扶包联企业11200余家,查找环境违法隐患问题3469个,发放环境违法问题隐患提示函1700余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活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会同时发布了“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
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干,在保证包联质量的基础上主动要求增加包联企业家数,进一步加密走访频次,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精心谋划部署,务求实效。确立一个目标任务。通过对口精准帮扶,帮助企业找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治理时限,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五项工作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监管第一、服务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服务,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实效,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行政。
明确四大帮扶措施。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企业自律;提供政策咨询,优化审批流程;帮助查找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提供治理技术,推动提档升级。
确定三级帮扶人员。每名厅级领导包联不少于5家企业;省厅各处室、直属单位分别对接帮扶5-10家企业(生态环境执法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帮扶企业不少于15家),开展结对服务;各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参照省厅作法并结合实际,优选帮扶人员,包联帮扶企业,原则上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内设机构和单位服务对接企业不少于5家。
深入把脉问诊,全面体检。优选帮扶人员、帮扶企业;实行包联制度;深入开展调研。
精准开出药方,按时吃药。坚持精准执法。深化体检式、预防式、服务式“三式”执法理念,帮助企业查找环境违法隐患问题3469个,下达环境违法问题隐患提示函1700余份,指导帮助企业整改提升,避免一罚了之、以罚代改,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学管控。切实落实差别化管控措施,对在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质科技项目、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开展专项帮扶。
实施奖优罚劣。对于自觉守法、主动治污、主动减排的企业,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领跑者”企业和环境友好的成长性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做大做强。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手续不全、治理无望、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从严从紧监管;对屡查屡犯、拒不整改、偷排偷放、长期超标排放的严厉打击、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