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教育

新高考背景下的育人新使命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王锦旭
2019-12-12 10:56:35
分享:

  高考制度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历来受到政府、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不论是技术方面的改进,还是制度方面的革新,一批批有志教育的仁人志士始终在不断探索、改革、完善,让高考展现新的生机面貌。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重点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国家一直在不断求解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创新。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在浙江、上海两地正式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以“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为主要特征的两地高考改革方案接受了高考的检验,成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风向标。经过2018年、2019年部分省市加入新高考实施行列,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以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为特点的新高考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新高考是评价体系和选拔标准的改革,意在破除唯分数论的积弊,为全方位考察和灵活选才提供有效途径。新高考形成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涵盖了考察目的、考查内容和考察要求。“一核”为考察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察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评价体系改革是新高考改革的关键,为新高考下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高考政策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具体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如何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衔接成为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和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这要求我们将课程改革放在更趋全局性、长远性的角度审视,扩大“课堂”这一概念外延,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讲授式向以探究式、项目式学习为主转变,明确新高考时代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要求,建设多选择、个性化、高水准的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把握未来,以及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特长、性格与能力制订完成自我生涯规划,多方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考改革指引着教育的未来发展,高考方向的转化要求教育进行理念转型,从育分转向育人;要求课程转型,从统一转向选择;要求课堂转型,从传统转向开放;要求评价转型,从单一转向多元。从转型看结果,就是培养孩子们的人才标准,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浓烈的爱国情怀,有昂扬的生命状态,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有专注刻苦的钻研精神,有高度自律的行为习惯,有直面困难的抗挫能力,有淡定强大的内心定力,有正确的“三观”和源远的内驱力,形成综合的、良好的品质,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育人,新使命责任编辑:胡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