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记者张梅胜 胡竞文)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从蜗居斗室到广厦千万间;从自行车、摩托车到私家车;从过去的泥泞小径到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70年衡水以不变的惠民初心,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衡水写下最鲜明的幸福注脚。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之“幸福衡水(民生事业)”主题媒体见面会现场。记者 胡竞文 摄
近年来,衡水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尽心尽力解民忧、办实事,着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发展、体育事业等各项民生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让所有衡水儿女享有更稳定的收入、更优质的教育、更可靠的医疗、更便捷的出行、更优美的环境。
交通网络外联内畅
70年来,衡水市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路不通、道难行、交不便、通不畅”,实现了“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
京九铁路1996年开通,大广高速京衡段2010年开通,石济客专2017年开通,这些基础设施把衡水相继带入了高速时代、高铁时代。今日的衡水,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石济高铁、石德铁路、邯黄铁路、石黄高速横贯东西,京九铁路、石衡沧港高铁、大广高速、高铁纵穿南北。未来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通车后,京、津、雄、石、济等大城市都在“一小时交通圈”内,衡水将成为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的重要枢纽,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黄金十字交叉处”将更加名副其实。
大力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 擦亮“衡水教育”名片
衡水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衡水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基础教育是衡水的一张名片,为巩固扩大优势,进一步擦亮衡水教育名片,衡水大力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确保衡水教育规范有序良性发展,推动教育内涵质量整体提升。
“这间是美术室,展架上和墙上挂的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的。”在衡水市桃城区第七幼儿园,教师任亚梦向记者介绍了整体概况,该幼儿园是桃城区政府首例接收的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位于衡水市大庆路南、庆丰街东,占地面积1787.84平方米,建筑面积5190.3平方米,可容纳幼儿360人。
该幼儿园副园长李红玉告诉记者,仅2018年度,桃城区政府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幼儿园的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12个教寝一体活动室,另建有音体室、绘本馆、美术室、乐高室、科学馆、食育工坊等多个功能室和高标准的幼儿厨房。功能室的配建,使孩子们在多种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科学的育人环境。
采访中,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黄倩说:“现在普惠性幼儿园学费下降了不少,花这么少的钱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在孩子教育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们这些家长觉得特别幸福。”
衡水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广义表示,近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强力推进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统筹管理,对由政府统筹管理的住宅区配建幼儿园,实行了政府举办公办园、政府与办园方联合举办普惠园、降低收费举办普惠性民办园三种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园,由辖区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免除房租、给予幼儿补贴等方式给予奖补。主城区住宅区配建幼儿园共54所,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8所(举办公办园1所、普惠性民办园27所),另外26所按照“建成一个、回收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建成回收后全部用于举办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
职业教育方面,衡水市坚持产教融合的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运用市场化、国际化的办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衡水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与市交通局、武邑县联合规划建设了交通职教园,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智慧医疗体系培育工程 医疗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70年来,衡水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86家,床位21222张,卫生技术人员22685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1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78张;村村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114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旧貌换新颜。
衡水市实施了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整合7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力量下沉。在全国首创“功能社区责任医生服务签约”模式,成立30个责任医生服务团队,与200余个功能社区的6万余名职工签订协议,对签约职工提供免挂号费、免健康管理服务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两免三优先”服务。实施智慧医疗体系培育工程,打造医共体内数据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记者走进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远程会诊中心的时候,该院影像中心副主任杨在利正与衡水市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远程影像诊断。会诊室的大屏幕上,患者病例和X光片信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让患者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影像诊断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远程会诊结束后,杨在利告诉记者,针对基层医院设备闲置率高、三甲医院影像供需紧张、排队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积极推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工作。影像诊断中心作为十大中心之一,整合扩展集团成员单位放射科,升级改造社区基层单位原有设备,进行统一的DICOM标准接口处理,实现集团内影像资源共享,数据、设备、人员共享。
衡水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贾春清介绍,近年来,衡水市围绕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
初秋的衡水,金风送爽,徜徉在衡水园博园内,一座座建筑古色古香,一片片湖面碧波荡漾,一块块绿地生机勃勃。衡水园博园位于衡水市滨湖新区,主园区占地89.19公顷,建设绿地67公顷,水面6.2公顷,种植大型乔木3万余株,园博园以横跨东湖大道的景观天桥与马拉松广场进行连接,与周边的湿地公园、马拉松广场、荷花公园交相辉映、和谐统一,共同构成滨湖湿地园林景观。
“园博园自2019年1月26日第一个免费开放日以来,截至目前共免费开放29次,接待入园游客达40.22万人次。免费开放期间,园内秩序井然,服务周到,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赞誉。”衡水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刘俊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衡水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项目建设力度,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绿量充足、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刘俊峰介绍,园林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绿化研究、实践,采用客土法、掺拌盐碱改良肥、设置隔盐层、暗管排盐、耐盐碱树种选择、驯化、培育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破解了盐碱地植树难题,园林绿化苗木成活率达98%以上。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乔、灌、草搭配,丰富道路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市区形成了多条以国槐、白蜡、法桐等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的林荫路,构筑了林荫型、景观型、立体型的道路绿化网络。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和河湖水系资源特色,构建绿地发展轴带,打造分布均衡、覆盖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市建成区现有公园绿地 763.11公顷,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到0.1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3.61%。深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创建活动,一批批绿化效果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的单位和小区不断涌现,装点市民休闲生活。截至目前,衡水市居住区(单位)503个,其中园林式居住区(单位)271个,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98.38%,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53.88%。
衡水园博园、文化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中心、植物园、野生动物园……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公益性设施项目建设落地,满足了市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民生雨露润心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的发展,成为衡水民生事业从全面开花到硕果累累的生动见证。在生机盎然的衡水大地,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衡水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