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启动仪式。记者 赵晓慧 摄
长城网讯(记者王林红)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了解到,2014年以来,河北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2018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交易额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较2013年增长了4倍多。
为全力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河北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等五方面加大强化力度。
强化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河北建立了科技部主导下的京津冀协同创新“1+3”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了科技部领导下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有效建立起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定期会谈机制,于2015年、2018年相继签署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形成了梯次有序、分工协作的创新战略布局。启动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统计调查制度,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平台基础上,和京津科技统计部门共同起草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统计指标体系,谋划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启动定期调查。
强化引进京津创新资源。探索采取一区多园、总部一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北京创新主体落户河北。其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采取整体托管模式高效吸引创新资源,目前已入驻企业213家,入驻率超过90%。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积极探索利益分享模式,成功吸引119个项目落地,成为承接中关村海淀园项目的高效载体。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北京转移医药企业由北京市延伸监管的园区。借力京津科技和金融资源,合作共建保定中关村创业大街、北大中电科技园、石家庄金种子创业谷等一批“双创”示范平台,合作发布全省首个“双创地图”,合作开展京津创业导师河北行、“双创促转型河北在行动”“双创”专题展、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辐射带动全省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我省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重点围绕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有影响的区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与京津联合共建各类省级创新平台98家。积极推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航天大学联合建设“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节能与智能化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
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外景。 吴新光 摄
强化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与资质互认。河北制定出台《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资质认定实施细则》,实现京津冀三地高企资质互认。截至目前,已吸引天宏阳光新能源等8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至河北。积极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三地科技和财政部门于2018年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协议》,正式启动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成功试运行,超过5000 台/套原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现与京津网站仪器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
强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能力。聚焦提升河北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能力,制定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启动实施“52111”工程,加速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新模式。积极推进驻冀院所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建设技术转移支撑体系,支持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中国技术交易所、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在河北设立10余家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或研究推广机构,全省近400人获得北京技术经纪人执业证书。推动科技金融融合,10亿元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在河北落地注册,注册资金已全部到位;规模10亿元的雄安成果转化基金已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全力打造雄安新区第一支创投基金。深化京津冀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工作联动。制定发布《发挥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优势推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推动京津冀节能环保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