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将举办特展“明:盛世皇朝50年”
大英展出的中国文物是馆藏中“冰山的一大角” 北青报:除了我们提到的这两个关于中国的大型特殊展览,大英博物馆,特别是亚洲部,在中国的现当代艺术领域也非常活跃,请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司美茵:我们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合作,也收藏中国现代、当代艺术,组办展览。2011年我们举办了徐冰的个展“背后的故事7”,我们还为他在大英博物馆网站做了特别的页面,介绍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创作“背后的故事7”艺术装置的过程。我们选择徐冰,部分原因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收藏了他的作品《天书》。我们积极地收藏了一些当代版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发展成为装置艺术家。徐冰也是这部分中国艺术家此类转型的一个代表。 我们曾和雕塑家展望合作,他的代表作品是不锈钢“假山石”系列。我们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展,展示的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展览期间,我们想到如果能同时向公众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会有特别意义,所以在兵马俑展时,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其中展品就包括借来的一个展望的巨型作品。我们将作品摆放在大中庭,所有入场观众在去亚洲馆看“古代中国”的路上,首先看到的是“当代中国”。大英博物馆后来也收藏了展望的一个小型作品。 基于我们与展望之间以往的合作,我们和中国艺术基金会(The China Art Foundation)共同开始一个新项目,开展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西方当代艺术家之间的互动。我们试图探索艺术家个人对于“全球艺术”这个概念接受度、“全球艺术”的存在性、艺术家个人背景对他作品的影响、艺术家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思维对作品的影响,所以我们邀请两位雕塑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大英博物馆都有收藏,一位是英国的雕塑家、装置艺术家大卫·纳什、一位是展望。我们将邀请这两位艺术家在公众面前展开对话,对话将有同声传译。我们将请大卫·纳什讲述他从中国看到些什么、他对中国的思考和感受,这其中哪些对他雕塑作品产生了可能的影响;将请展望讲述他从西方传统中看到的和吸收到的。将中国和西方的两位艺术家邀在同台而坐,面对多元文化语言背景的观众交流。通常喜欢中国艺术的听众,会去接近中国艺术家;欣赏西方雕塑的会去和西方雕塑家交流。我们如何把这两部分听众融合在一起,这其实是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无论听众对哪一方的艺术更欣赏、更有兴趣,都可以开阔思路、更随意、从跨文化的角度看待艺术。 北青报:大英博物馆拥有大量的中国藏品,但是对公众展出的部分却是冰山一角,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司美茵:是的,但那是“冰山的一个大角”。我们拥有大量的中国藏品,并会不定期更换展品。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更换主题的永久展馆,选择我们想做的主题,如“古代青铜器”、“不同年代的玉器”、“晚期宫廷艺术”、“漆器”等。我们会更新展示柜里的展品,但是有些珍贵脆弱的展品,比如漆器,并不适合长期暴露在外。我们还不时地更新学术部分的内容,就以漆器为例,我们会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更新展品说明。出于保护藏品的考虑,众多绘画、纺织品、有机材料的藏品等都不会长期陈列在外。每隔几年,我们就从用于研究的永久藏品中选取一些举办特殊展览,对公众开放。我们将于今年4月以大英收藏的知名中国绘画为主题举办一个展览。此外,我们收藏了一幅非常重要的来自公元5-6世纪时期的中国绘画作品——《女史箴图》长卷。但这幅作品太古老、太脆弱了,因此每年只有几周的时间可以观赏。我们正在筹备一间新的展厅,为《女史箴图》的展示提供良好的展览环境。这个展厅将于今年6月对外开放,展期约为6周。 |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特展,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