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回顾

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千 
2024-11-08 15:55:42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千 郄晓强 李珊珊)11月5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新闻发布会,衡水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杰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吴浩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吴浩: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衡水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杰,他将就相关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治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杰: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民政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社会救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托底层、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是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方面,是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近年来,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工作指导下,紧紧围绕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目标,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传递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围绕“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等社会救助领域系列政策文件,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推进“党建+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社会救助等创新实践,推动社会救助由资金救助、实物救助向服务救助拓展,及时回应救助对象的多元化需求,社会救助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扩容、提质、增效。

  2024年,我们以“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为抓手,坚持扩范围、提质效,制定《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目标,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兜住兜牢社会救助“基本面”。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考核细则、强化行动落实、持续开展指导调度,全面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民生工程精准落实。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充分运用“铁脚板+大数据”,广泛开展信息比对和监测预警,建立困难群众排查救助台账,持续加强走访排查和救助帮扶,把该保的困难群众及时发现并纳入保障范围,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27万户、6.82万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01万户、2.05万人,实施临时救助0.3万人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完成既定目标。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吴浩: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问题一:我市在扩围增效方面都是怎么开展的?

  答:市民政局坚持“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强化排查救助、加强督促指导等方式,推进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水平更高。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明确细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5方面、14项具体措施,出台优化临时救助工作的6方面、15项举措,实施“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举办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业务培训班,组织人员面向困难群众宣传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保等救助政策,鼓励引导困难群众自主申报;对基层干部,抓好培训动员,确保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明确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民生工程的目的、步骤、方法、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做好排查救助。充分利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和发挥村(居)委会、驻村干部、社会工作者作用,用“铁脚板+大数据”的方式,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做好与教育、人社、住建、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预警,及时跟进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持续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核查,对城乡低保对象等13类群体、16万人开展摸排,将其中符合条件的8.87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围。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召开社会救助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开展集中暗访抽查,定期向县市区政府通报工作进展,督促县级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找准问题症结及解决办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问题二:我市在细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为推动就业成本抵扣、刚性支出扣除、成年无业重残“单人保”认定等工作,我们瞄准“特殊困难群体”降低入保门槛,进一步统一政策口径,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为基层操作提供更加清晰的依据,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执行力、落实力。

  一是完善低保审核确认。进一步规范就业成本抵扣、刚性支出扣除比例,放宽车辆财产认定标准,完善成年无业重残单人户政策。

  二是完善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认定标准。放宽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用机动车辆认定标准、人均金融资产认定标准。

  三是优化临时救助。基于省、市文件,对简化审核流程、完善救助条件等进行细化补充。

  四是完善特困供养制度。对政策衔接、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等进行强调。

  问题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请问,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以健全完善、迭代升级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根本,以“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体系,更好的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落实分层分类要求,在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同时,持续做好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优化完善审核确认程序,实现低收入人口“一次申请、一次审核、分类认定、一门入库”,在减轻基层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低收入人口认定的精准度。

  二是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进一步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运用,扩大监测范围,将更多存在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的人员纳入动态监测,强化分层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确保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

  三是优化完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措施。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在强化兜底保障的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发展性政策措施,创造条件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完善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建立促进有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增强劳动就业意愿的机制,激发其依靠自身努力脱困解困的内生动力。

  四是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闭环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民政部门统一认定低收入人口,信息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分类救助、结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进一步夯实部门责任,增强工作合力,实现救助帮扶流程可跟踪、救助帮扶结果有反馈,形成弱有众扶的“一张幸福清单”。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吴浩: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可与市民政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衡水,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