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回顾

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第二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卢婉凤 张正阳 
2024-03-18 09:48:56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卢婉凤 见习记者 张正阳)2月28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第二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夏金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第二场“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这一发展目标,我市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通过科技部门不断努力,科技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此我们邀请到了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金峰同志,他将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夏金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是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这一发展目标,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的若干措施》《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等政策文件,深入实施产业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创新生态优化等科技行动,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资源,科技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通过完善创新政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4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3家,分别发展到816家、31家和911家。中裕铁信、冀衡药业被认定为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雄发新材料、京华制管等6家企业纳入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以赛为媒,搭建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的服务平台,河北奥冠电源有限公司进入2022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为全省首家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企业。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本源精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防伪技术用聚合物光学加密材料研制”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知识产权创造持续增长。我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21年的2.59件增长至2023年的4.04件,其中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66件增长至1.13件。

  二、科技平台布局不断完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对接,协同共建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21年以来,全市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51家,发展到145家。安平丝网、枣强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被确定为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衡水老白干、丰泽智能、养元饮品、鑫鼎农业、衡水学院被确定为河北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中裕铁信、宝力股份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衡橡科技、宝力股份获评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河北金音乐器集团获批我省首家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孵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衡水桃城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关村e 谷(衡水桃城)创业园被认定为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总数达到70家,孵化载体总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

  三、科技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以全面提升省级开发区发展能级为目标,深入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工程。全市省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由2020年的2669.3 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36.3亿元,增长40%。我市5家省级高新区连续3年发展绩效专项考核保持B等次以上。其中,衡水、安平、桃城、冀州高新区2023年度考核位列同类高新区A等次。衡水高新区深化中国科学院+、推进中关村+,构建起“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共建衡水·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冀州、武强、深州、故城等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估为优秀等次。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产业专家团试验示范基地”“国家蔬菜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

  四、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拓展。以赛为媒,2021年以来,我市连续承办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河北·衡水),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对接平台,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聘请专家深入企业精深挖掘技术需求550项,定向征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技术解决方案478项,组织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对接交流会、长三角科技成果对接会等产学研活动275场次,签订技术合同11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64亿元,推动80家企业与29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扩大了企业技术依托力量。针对企业技术需求,举办科技成果直通车、高校院所专家进衡水、企业家进高校院所等产学研对接活动23场,发布优质科技成果285项。在桃城、冀州、安平等12家省级开发区接入了河北工业大学成果超市,建立了线下重点推介、线上快速查询科技成果和专家信息有效供给机制,累计服务企业600余家次。全力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20年的25.6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7.05亿元,实现翻番。2023年全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7.59亿元,较上年增长230%。

  五、县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坚持分类指导,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县域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活。2021年以来,景县、冀州、枣强、安平县域创新能力由B类县跃升为A类县;故城县域创新能力由C类县跃升为A类县,武强、武邑、深州、饶阳、阜城县域创新能力由C类县跃升为B类县,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获得县域创新能力跃升奖励资金3700万元。目前,全市县域创新能力A类县6个,B类县5个,C类县清零。景县在全省167个县市区监测评价中位居第8名。2023年我市县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全省居第二位。

  六、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着力解决科技与产业融合不深、企业创新火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选派160名高校院所专家在4个县域特色产业、24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建了科技特派团,帮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以组织开展“科技信贷暖心行”“政银联动助力科技园区”等活动为载体,2021年以来,共推动127家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融资16.8亿元。科普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省级科普示范基地8家,发展到16家。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科技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30多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6万余份,现场接受咨询5000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各项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主体、建平台、促合作、优生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好,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一、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请问,我市在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夏金峰:我市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积极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快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制定印发了《衡水市建设北方最具吸引力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施方案》《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衡水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从主体培育、人才队伍、平台建设、服务体系、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创新对接载体。聚焦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定向推送科技成果,通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知名院校进衡水、院士衡水行、企业院校行、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现场开展科技成果路演、面对面沟通交流,畅通科技成果供需渠道。连续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河北·衡水),通过组织专家精深挖掘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专家团队,提出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揭榜比拼方式,帮助企业遴选最佳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精准向企业转化。

  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开展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积极培育科技成果验证和中试基地,列入京津冀中试基地地图,为京津高校院所开展成果验证和中试服务,吸引京津科技成果来衡转化。鼓励企业承担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二、科技平台是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节点城市的重要支撑,请介绍一下我市在与高校院所协同共建科技平台方面有哪些进展,取得哪些成效?

  夏金峰: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平台发展,把科技平台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目前,我市有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1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天津科大等28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同开展了科技平台的共建工作。这37家科技平台共引进高层次人才64人,拥有研发人员1140余人,科研仪器设备2670余台套,制定或参与制定标准27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836件,授权专利1380余件,对外服务企业379家,对外开放仪器设备和中试生产线112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6566人次,举办或承办交流会议80次,为我市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请问2024年我市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有哪些重点安排和部署?

  夏金峰:聚焦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重点任务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2024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科技提质增效。发挥产业科技特派团创新优势,加快特色产业的新材料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智能化制造,发展高端产品,抢占高端市场。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建设“科创飞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打磨发布一批创新应用场景项目,加快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

  二是做多做强创新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惠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提升规上企业高企比重。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纳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后备库,予以重点培育。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推进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办好企业需求“招拍挂”大赛,做好企业技术需求的“二次加工”,搞好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技术供需对接。继续做好科技招商,办好通用航空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

  四是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继续开展“科技信贷暖心行”等系列专题活动,助力科技企业解决信贷、融资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赋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可与市科技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衡水,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卢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