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衡水市生态环境智慧指挥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千 卢婉凤 张文婧  
2021-11-26 16:36:58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千 卢婉凤 张文婧)11月25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衡水市生态环境智慧指挥体系建设”召开新闻发布会,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推进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督和治理水平,我市大力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融合,探索与实践生态环境智慧指挥体系建设。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他将就我市生态环境智慧指挥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发布。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冀农融媒体·河北农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霍纪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对衡水市生态环境智慧指挥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情况向大家进行一下介绍。

  一、明确以科技支撑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水平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于京津冀大气环境保障8个通道城市之一。得益于近几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推进,我市成功摘掉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的“黑帽子”,各项环境质量考核均处在全省前列。但是,受限于衡水地区不大的经济体量,本地区的工业企业呈现出“小而杂”的特点,从近期工作来看,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深水区,依靠传统治污方法推进减排的空间已越来越有限,这就对进一步推进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下半年以来,通过全面摸底调研,发现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着业务系统繁杂,各类平台林立,不同种类、不同渠道的业务数据难以联动共享的问题,仅市级层面就同时运行着20余个业务系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环保系统面临着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环境污染精准溯源难、环境监管人情干扰、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空置等一些突出问题。面对着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如何走出一条适应我市发展现状的环保道路,成为摆在衡水环保人面前的时代问卷。面对时代之问,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市以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和现场管理智慧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融合,将探索与实践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作为破解以上难题、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一招。

  二、描绘科技环保发展的美丽蓝图

  在现实工作压力和改革争先的双重动因下,按照技术先行的实施策略,我市全力推进指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2020年下半年以来,通过筹措资金、重组项目,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在硬件建设上,我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设置有300寸的作战指挥屏幕和24个操作工位,实行大屏指挥作战与人工坐席值守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各县市区配套建设了13个分指挥中心,选聘了5500余名环境监管网格员,可以实现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中心与网格员之间的实时视频、智能指挥调度。

  在软件开发上,我市生态环境指挥平台已完成对局内21个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的全面整合,基本建成了以全市162个空气监测站、261套秸秆高点摄像头、184家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313个施工工地扬尘监测、51家重点VOC企业监测、22个环境信访渠道、4套移动污染源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同时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全市所有污染源的有关信息汇总、呈现在数字地图上,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

  在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上,经过反复论证,我市将工作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抓手,以“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为重点,以统一指挥调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贯彻科技环保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跨越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三、探索实践智慧环保的衡水之路

  2021年以来,在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前期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我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全力推进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科技理念创新,探索实践一条智慧环保的衡水之路。

  一是创新思路,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机构改革。我市在生态委办工作框架下,通过整合编制,抽调相关业务人员,吸纳三方公司、运维单位人员,成立了18人的生态环境指挥中心,使之成为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司令部”。同时,全市13个县市区分别配套建设分中心,成为上传下达,直接调度网格人员工作成效的“作战室”。

  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局内分散独立的业务系统,将大气、水、土、车、尘、固等相关环境监管数据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的线上管理模式,统筹全市的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实现对当前环境运行状况的大数据分析。

  三是探索工作机制创新,建立“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依托已开发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和“生态衡环”手机APP软件,将空气站点指数监测、施工扬尘监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重点VOC企业监测、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等业务流程纳入市县联动的指挥交办工作体系,从而实现从“实时监测”到“超标报警”到“数据分析”到“指挥调度”最后到“审核反馈”的线上管理工作机制。

  四是实践监管体系创新,打造“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充分调动乡村等基层网格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压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我市将侧重环境日常巡查工作的“乡村环境网格人员”与侧重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生态环境系统网格人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打造了以全市的5500名网格员队伍为核心,统领全市24000余名网格人员队伍的环境监管体系。

  五是推动监管工具创新,高标准推进市县联动的指挥调度能力建设。为保障生态环境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依托新技术、新手段,我市为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配备了视频通讯、高点视频监控、卫星定位、无人机互联等工具手段,确保了指挥中心能够实时与基层网格视频互联,利用技术手段统筹调度指挥上万人的网格监管队伍。

  下一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手段的提质增效,从队伍建设、软硬件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应用上不断完善推进,最终实现“按照一张蓝图,锤炼一支队伍,打造一套机制,走出一条改革创新道路”的目标,为建设美丽衡水贡献更大力量。

  谢谢大家!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开始提问。

  一、衡水广播电视台:请您就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的核心定位进行展开介绍?

  霍纪东:经过反复论证,我市将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双网格合一监管体系”为抓手,以“五步闭环监管机制”为重点,以统一指挥调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既然说是“体系”,那么他就不单单是一套智慧环保的系统平台,还包括组织机构的改革创新,以及配合建立的一整套工作机制。

  目前来说,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是我市的环境感知物联网中心、环境大数据分析中心、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及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中心,是统筹全市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和指挥调度工作指令的核心。从日常管理来说,我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既是监测、分析、派发环境问题的“起点”,也是收集、审核、调度环境问题处置结果的“终点”,形成了一套全天候服务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闭环管理的工作模式。同时,依托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指挥中心对全市生态环境数据的汇总处理、综合分析,从而为全市环保工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二、衡水晚报:目前,衡水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有哪些高科技的智慧环保工具您能否展开介绍下呢?

  霍纪东:目前来说,我市的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通过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手段,已经具备四大功能:一是实现了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报警,可以通过遍布全市的环境监测手段,实现对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在线实时监管,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数据进行监测报警,形成精准的任务指令;二是实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分析,中心常驻有国内知名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团队,可以充分应用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意见和参考;三是实现生态环境实时指挥调度,通过应用无人机技术、高点视频监控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坐镇我市的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对全市一湖九河进行实时监控,自动监管非法排污行为,可实现与无人机的实时互联,远程指挥环境突发事件,通过专用APP可实现指挥中心与现场人员的实时视频连线,直接指挥现场工作;四是实现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我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通过应用技术手段使直接统筹全市24000余名生态环境网格人员成为可能,每日通过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指挥平台和“生态衡环”APP进行任务指令的派发与反馈,同时通过卫星定位数据形成任务执行轨迹,从而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精准管控和环境日常监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三、长城新媒体:请问生态环境指挥中心的建设是否改变了现有的环境治理工作模式,取得了哪些成效?

  霍纪东:传统的生态环境治理往往更依赖人去巡察、监察、处理和反馈,忽视了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而生态环境指挥中心所搭建的指挥平台恰好通过自上而下的融合贯通,通过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构建了开放、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溯源和五步闭环管理的精细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了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目前,我市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一是实现了平台整合和数据融合,使数据产生关联,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二是通过遍布全域的监测、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各项环境指标,通过智能算法自动报警,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三是通过视频调度系统,实现远程连线,可部署可指导可调度,提升环境执法效率和应急处突能力;四是通过双网格合一的监管体系建设,有效调动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和环境系统内部网格人员的环境监管力量;五是市县联动的指挥平台建设,改变了过去以各种微信群、电话通知的交办模式,实现统一归口交办、件件任务有跟踪、处理反馈有记录、督促考核有依据、统计排名有支撑的精细化管控。

  通过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的建设,解决了数据联动共享、环境执法力量不足、基层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环境污染精准溯源难、环境监管人情干扰、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空置等一些突出问题,整体来说成效显著,效果明显。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可与市生态环境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衡水,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