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要闻

武邑县积极探索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段文雅 刘鲜 
2021-11-21 10:56:02
分享:

  兴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村民们喜滋滋摘下圆滚滚的紫茄子;“武罗缘”韭菜种植基地内,鲜嫩嫩的韭菜即将乘车去往京津冀各地;而紫白相间的甜糯鲜食玉米,已然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初冬时节,武邑县大地依然生机勃勃,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不仅是冬季,特色农业在武邑县奏响了“四季歌”,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致力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传统农业大县武邑县,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赋能:“院士工作站”建到田垄边

  在绵延6000亩的鑫鼎公司红梨种植基地,建于果树间的“院士工作站”有8个房间,摆放着各种农具、实验器材等,简单易懂的种梨技术普及图张贴在院墙上。

  这是衡水市建立的第一个农业“院士工作站”,随着研究人员地进驻,多项实验室里的果蔬高产高效先进技术,真正落了地。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硕士宋健,一年里超过半数的时间“扎”在武邑的田间地头,“产学研”结合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在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上,武邑县敢闯敢干。他们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大、河北省农科院、河北农大、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成立了河北(衡水)梨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河北衡水羊产业研究院两个省级农业技术研究院,并创建了两个省级农业创新科技驿站。目前,每年仅赶赴武邑的国家及省级专家就超过1000人次,全县形成了每个种养项目都有几个专家指导的喜人局面。专家们进田间、到地头,把技术、信息和服务带到第一线,对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还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做课题研究,有效提升了武邑县的农业科技化水平。

  绿色发展:算好生态、经济“两本账”

  11月7日,邯郸魏县的客商在微信购销群里求购无公害韭菜。“我们种的是有机韭菜,有绿色食品认证。”武邑县“武罗缘”韭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泽的一句话,立即点燃了客商的购买热情,双方当即打通电话协商相关事宜。李泽介绍说,“武罗缘”韭菜是河北省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韭菜农产品,其所属的武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农药零增长示范基地。

  目前,武邑县农产品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今年该县顺利通过创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成绩背后自然是艰辛探索与实践。从2016年开始,武邑县开展了熊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集成示范推广等绿色防控工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推动30%以上的农户接受了绿色防控培训,并对规模化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防控措施。他们还选用抗性品种,培育无病无虫苗,利用灯诱、性诱、食诱、生物农药等控制害虫,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

  品牌蓄力:擦亮种养产业金招牌

  麻酱西瓜订单预售,“冠扬羊肉”进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大型超市,蜂狂的老头蜂蜜通过网络走入千家万户……说起特色农产品,如今的武邑县已经名头渐响。

  品牌是质量、是标准、是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武邑县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举措,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大资金扶持,去年以来,打捆使用县级涉农资金7000多万元,重点支持红梨、奶牛、肉羊等产业,并积极争取省级资金50万元用于产业品牌打造。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深加工,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鲜食玉米加工厂,带动全县种植鲜食玉米2.2万亩,热销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南、湖南等地,种植户实现亩均增收3000元。目前,全市4家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邑一县就占了一半。

  参赛参展亮出品牌,“鑫绿雅”芽菜荣获第五届河北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近200种特色农产品“亮相”第五届衡水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并随着百万网红大V、文旅体验师、短视频达人的镜头走进大众视野。

  如今,武邑县品牌农产品数量不断增加,注册了“衡浒”“武罗缘”等193个商标,武邑红梨获批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中华名果黄口大枣正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认证;“冠扬羊肉”获批河北领军企业品牌,马肥甜桃、韩老汉富硒小米等一大批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

关键词:武邑,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责任编辑:胡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