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跻身其中,成为世遗文化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日,衡水市民霍先生在古玩市场上淘到一方民国时期(1929年)的景县华家口夯土坝修缮纪念墨盒,这方墨盒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它不但彰显了当时厚重的华家口险工文化,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0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霍先生家,见到了这方铜墨盒,墨盒上浮着一层包浆饱满的铜绿,拿起墨盒,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打开盒盖,古墨乍香,扑鼻而来。霍先生找来卷尺对墨盒进行了测量。墨盒长和宽都是9.5厘米,高为3.5厘米。墨盒正面用小篆字体手工刻有“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上款刻有“景县华家口夯土坝修缮纪念”,落款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七月制”。墨盒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刻铜技艺不凡,其巧妙结构和精美工艺,无不让人赞叹。
“这方墨盒上刻有‘景县华家口夯土坝修缮纪念’的字迹,凭我多年的收藏经验,就觉得是个老物件,很罕见,我就决定把它买下来收藏。”霍先生说。墨盒买回来后,霍先生还找到相关文物专家进行鉴定,这方墨盒是民国时期修缮华家口夯土坝时官方的纪念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据了解,华家口夯土险工位于大运河景县段安陵镇华家口村东,当地俗称华家口夯土坝。清宣统三年(1911年),时任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华家口夯土险工,自该险工修好后,大运河华家口段再没有决堤记录。华家口夯土险工全长255米,呈梯形,南北走向,顶宽13米,全段高5.8米至6.7米不等,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坝墙每步宽1.8米,厚18厘米,分步夯筑,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密度高,硬度大,坝体浑然一体,具有耐冲刷、防渗漏、抗水压的特点。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它凝聚着中国智慧,是“流动的文化”。华家口夯土险工突出反映了北方大运河上坝体遗产的特点和价值,也体现了当时施工工艺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利用夯土技术建设水工设施的实物证据,为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我市境内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目前,景县、阜城、故城各地都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力争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我收藏的这方墨盒,见证着世界文化遗产华家口夯土险工文化,也体现了当时劳动者的智慧,确实很少见。”霍先生告诉记者,收藏这方墨盒就是为了传承大运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家口夯土险工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记者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