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张千 卢婉凤 实习记者 张文婧)6月10日上午,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衡水市“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霍纪东,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磊,衡水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雅兰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行了衡水市“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整个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3位市直部门的领导同志来到现场进行发布。他们分别是: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霍纪东,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磊,衡水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雅兰。他们将围绕各自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冀农融媒体·河北农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霍纪东书记进行发布。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霍纪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就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进行交流。
今年以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以“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为主线,深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领全体党员以坚定的政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工作举措,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问题入手,抓好为民服务,力促企业发展,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精心安排部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结合环保工作职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衡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标准,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根本目标,将“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贯穿到学习教育活动的始终,拓宽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惠企的实际效果。制定印发了《中共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生态环境系统党员干部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用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和群众的需求期待,从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增进了人民福祉,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的务实举措,用实际行动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二、守初心担使命,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落实
市生态环境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从具体的工作抓起,使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为服务项目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落实豁免登记一批、告知承诺一批、优化服务一批工作。目前,已完成枣强县职教中心滑冰馆、故城县盛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16个建设项目豁免审批。针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饶阳县、阜城县两个园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采取“函审+视频”的方式及时完成审查,各项目建设单位对“豁免审批”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环境报刊载了我市实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管理的案例。提升我市企业发展竞争力,全面推行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帮扶工作,指导企业提升改造、明标定级。生态环境系统共出动3000余人次,累积筛选出149家A、B级和引领级企业,远超去年的51家,减少重污染天气和日常执法检查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做到多指导、少打扰,推动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助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重点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农村人居环境是直接影响农村群众生活的大问题,也是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347个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全市农村坑塘实现动态清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等多家国家、省级媒体对我市农村坑塘治理成效进行了报道。我市武邑县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示范县,治理模式被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遴选为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过去的臭水坑变成了现在的清水池、小公园,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获得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保障企业“守法经营、高质量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企体检、全员服务、全面预防”专项行动。坚持严格监管与热情服务并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执法力量,通过全员服务、热情服务、定向服务,对所有工业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制定点面结合的包联策略,形成执法人员包点、中队长包线、领导干部包片的“全员服务”工作格局,对于全面体检发现的834个各类环境问题,明确包联整改责任人,由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包联。通过推进“服务+体检”式的工作模式,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使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实现了企业合法生产、守法经营,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聚焦主责主业,以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回馈广大人民群众
推进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责主业。市生态环境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党员干部的心灵,激发干部职工主观能动性,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精神,敢于碰硬、攻坚克难,各项任务目标都高质量完成,同时也使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持续改善和加强。今年1-5月份,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0,较去年同期下降6.3%;PM2.5浓度4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4.3%;优良天数达到106天,较去年同期(98天)增加8天。1-4月份,我市7个国控断面中6个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我市在2020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被省评定为优秀等级。全市环境容量、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铁军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建设美丽衡水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下面,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张磊局长进行发布。
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立足本职岗位,重点围绕坚持一个统领、深化两项活动,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的“一二八”总体思路,聚焦具体任务,多措并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一、开展国土绿化,打造群众“舒适度”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重四创五优化”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目标,大力度开展国土绿化,高质量实施环衡水湖绿化,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创建。今春,全市重点实施环衡水湖绿化、环城市城镇绿化、道路河渠绿化、乡镇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绿化五大重点工程,共完成营造林15.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19.2%。其中完成环衡水湖绿化2.45万亩,占全年任务的72.35%。国家森林城市创建40项指标基本达标,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国家验收。通过户外LED显示屏、短信微信、公交广告等,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创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创森”人人皆知、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森林城市的良好局面。通过组织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市民认建、认养、认管城市绿地,实施创森Logo、标语、摄影征集等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创森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日等生态节庆日,进行生态主题宣传,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获得极大提高。
二、察民情访民意,凝聚群众“参与度”
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问卷调查活动,真正让规划编制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平台。此次问卷调查涉及方方面面广大干部群众,调查内容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征集建议,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全市双评价、双评估工作已经完成,各专题研究完成初步成果,生态保护红线已基本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已完成试划方案。市级和各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32个省级试点村规划已编制完成。在创建森林城市、土地要素保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方面也多角度征求办事企业、群众建议。从人民关心、需求的角度,切实的提出问题、协商问题、解决问题,让群众得实惠,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知情权、建议权。
三.深化便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不动产登记工作最接近群众利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从政策上破解群众关心关注服务事项:实现了“交房即交证”,购房业主在完成正常交房、验房等流程后,即可同步领取分户《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一手拿房钥匙”和“一手拿产权证”的零时差,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获得再提速、再延伸效果。继续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税务业务事项。将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分别压减至3个工作日和1个工作日以内,查封登记、异议登记、抵押权注销登记即时办结,大大减少了百姓办理的时间成本。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并启用不动产登记自助查询系统,在周六日不打烊的基础上,遇到老人、残疾人、孕妇等行动不便、无法到窗口办理业务的特殊群体,都会启动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已与市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9家银行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别签订抵押业务合作协议,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网点15个,办事群众、企业可就近完成“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通过网上受理系统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3478件。
四、狠抓要素保障,增进群众“需求度”
2021年,积极做好全市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统筹安排使用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以符合产业政策、用地政策和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计划的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组卷39个批次,用地面积3773亩,其中耕地2896亩,重点保障了衡水丰泽橡胶、大营保税仓、安平县委党校、安平至臻中学、景县中奥百佳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同时,从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提高土地征收前期工作质量,实施全过程管理,切实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实施、早投产。2021年,省厅下达我市补充耕地任务1.6万亩,我市第一季度完成验收核实备案面积1.65万亩,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03%。今年上半年占补平衡项目新立项21个,预计新增耕地6千余亩。截至目前,我市耕地占补平衡库存指标3.1万亩,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从根本上破解了占补平衡指标瓶颈问题。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秉承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工作开展上,统筹抓好重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实事”“要事”“烦心事”,用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真心排解民忧,切实把服务人民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下面,请市水利局邢雅兰局长进行发布。
衡水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雅兰:
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作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了今年20项民生实事之一,要求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我局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程,将其列入“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确保农村居民长期稳定方便喝上放心水、干净水。
一、进展成效
我市自2016年以来,实施了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通过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向各乡镇农村联村集中供水站供水,用长江水置换地下水。截至目前,我市桃城区、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滨湖新区和高新区等9县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全覆盖,通水受益人口246.31万人;冀州区已完工即将通水,饶阳县、深州市、安平县正在全力以赴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到6月底前,我市所有县市区将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实现全域江水村村通。
二、主要做法
我局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项目实施,在项目前期阶段,组织各县市区统筹考虑南水北调地表水厂和农村水厂供水能力、配套设施、管网线路、人口分布、泵压自压供水方式等,指导各县市区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注重加强与乡镇群众沟通,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充分考虑农村群众占地问题,整体研究谋划,科学规划布局,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建设阶段,加大督导力度。今年以来,我局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多次到高新区、武强县、故城县等60多个村庄实地核查工程建设及通水情况;自今年4月以来,局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每周均到未完工的县市区督导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积极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对关键工作,关键工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未完工县市区全力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我局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目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农村群众早日喝上安全放心的长江水。一是已完成江水置换的县要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封存地下取水井,确保工程覆盖范围内实现江水应用尽用,同时加强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提高水厂管理水平和供水服务质量,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确保水源置换工程长效运行,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二是未完工的县市区要在落实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责任制,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大施工力量投入,严把时间节点,各县要想方设法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增上人员和设备,并积极跑办影响施工进度的各项手续,切实加快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通水运行。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开始提问。为让更多的记者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一、河北日报:衡水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霍纪东:一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通过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形成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分析黑臭水体的特征与成因,一坑一策,分区分类开展治理。
三是经济实用,维护简便。选择技术成熟,投资小,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和设施设备。
四是村民参与,群众满意。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参与权、监督权,带领村民一起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确保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让群众满意。
二、中国经济网:下一步不动产登记工作继续推行什么便民措施?
张磊:不动产登记工作将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尽量不跑腿”,方便办事群众。一是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省级银行贷款审批系统接入全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对接,推行银行贷款审批与抵押登记“一站式”办理。及时提交电子签章,协助省厅建设省、市、县三级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库,尽快签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并在银行贷款、户籍办理、企业登记等领域推广使用。加强部门电子证照和共享信息应用,能够获取的部门电子证照和业务协同共享信息,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二是加快推进登记业务“跨省通办”。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专区,采取“全程网办”业务模式,推进商品房预售和抵押预告登记、登记资料查询、抵押登记业务实现“跨省通办”。待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平台与省“电子税务局”、省非税“云缴费”平台对接完成后,及时开通网上缴税和网上缴纳不动产登记费功能,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网上缴纳”。
三、衡水日报: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全部通水后,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安排?
邢雅兰:真正实现农村生活水源置换,是一件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和实事,也是一项难事,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6月底我市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全部完工通水后,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部分县市区虽然已通水运行,但是个别县还依然存在村内管网老化的情况,还需进一步对村内管网进行改造提升。二是还需进一步加强工程管护。“三分建、七分管”,各县市区要充实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建后运行管护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对管网线路进行巡查维修,强化工程运行规范管理,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继续加大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实行管理单位、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三个公开”,积极向农村居民宣传饮水安全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和饮水安全须知,进一步宣传饮水安全政策、常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长城新媒体:刚才生态环境局的发言人在发布词中提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请问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是如何开展治理工作的?
霍纪东:我市在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规划、地理位置等,采用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选择适合农村实际的污水无害化处理模式。
一是对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已经覆盖到的村庄,加快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网建设完成后由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并加强中水回用。
二是对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等规模较大、人口集中、具备完整上下水管道的村庄,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三是对规模较小、居住分散,或不具备管网收集条件的村庄,根据人口规模和实际产生粪污量、处理覆盖范围等情况,统筹建立区域性生活污水、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或利用已有沼气工程对生活污水、厕所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四是对居住分散、粪污不易集中处理的边远村,采取户用化粪池、沼气池等进行处理,结合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水肥一体化等,引导林果种植、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将治理后的污水作为有机肥水使用。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好的,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请与相关部门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