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张千 卢婉凤)5月27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衡水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四级调研员李存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四级调研员李存友,他将就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发布。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冀农融媒体·河北农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科学技术局新闻发言人、四级调研员李存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衡水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关心与支持。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的形势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聚焦“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截止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7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4家。建成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4家。为我市产学研合作、聚集人才、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强化政策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布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出台了《衡水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九条措施》《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平台予以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每家给予50万元的后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每家给予20万元的后补助。对绩效评估优秀、良好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分别给予30万和20万元的奖励。
同时,我市对建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省级科技资金支持。通过多项政策合力推进,实现了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加速聚集
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推动我市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吸纳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协同共建一批重大科技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我市与京津冀高校、院所联合共建的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0余家,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学院、天津农学院、河北农大等京津冀高校、院所,参加我市研发平台建设。
全市4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拥有研发人员1600人,其中固定人员1363人,高级职称39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88人;科研用房7.8万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4352台/套,资产总额达到36.5亿元。
全市15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优势共建单位118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11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62人,拥有科研仪器设备2635台/套,分析检测机构17家,中试生产线(基地)39条,建设总投资达4.5亿元。
全市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拥有固定人员224人,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90%,其中中高级职称166人。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商北斗商学院等十几家科研院校与协会组织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训合作。现有科研用房、办公用房共 12048平方米,建标准实验室200㎡,小试中试车间15876平方米,仪器设备 400余台/套,建有分析检测机构、质量检验中心等6家,中试生产线8条。
三、加强运行管理,支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连续3年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训交流会,通过培训指导、经验交流、现场考察等形式,对建设期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开展培训辅导。加强和规范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持续对科技平台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全面提升科技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
经过努力,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47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共有授权专利451项,制定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123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51项,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31项,发表论文187篇。
全市15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承担重大科研133项,获得知识产权成果17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6.6亿元,对外服务企业252家,对外开放仪式设备和中试生产线102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395人,举办或承办交流会议64次。
全市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了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对外试验检测、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提供技术服务225场次;举办了精益管理培训会、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24次,培训培养人才356人次;接待参观来访人员5100余人次;承担各级研发项目83项,获得知识产权105项,发表论文、专著54篇,制定或参与制定标准7项,转化科技成果184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高烈度地震区用橡胶隔震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环境友好建筑工程净化与防护功能涂料研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下一步,我们科技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从两个方面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和创新能力,为衡水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一是提升现有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争取加盟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大力推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加快建设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撑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一、衡水日报:近年来,衡水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请问创新平台在县域分布、产业分布情况如何?
李存友:2020年底,全市有58家企业建有省级创新平台,累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家,其中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7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4家。
从县域分布情况看,衡水高新区21家,滨湖新区1家,桃城区3家,冀州区3家,枣强县8家,武邑县4家,深州市7家,武强县1家,饶阳县2家,安平县3家,故城县2家,景县11家,阜城县2家,市直2家。
从产业分布情况看,高端制造业36家,新材料18家,食品医药7家,现代农业6家,其他3家
下一步,我们重点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产出绩效上下功夫。立足科技项目落地和高层次人才吸纳,创新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创新平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衡水广播电视台:请问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这三类创新平台有什么区别?
李存友: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这三类创新平台都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依托单位要具备建设发展需要的人员、经费、科研办公场所和科研仪器设备等条件。但从建设主体、服务范围、工作内容、组建方式、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又有明显区别: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面向产业发展,依托单位要联合3家以上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协同共建,组建理事会,制定共同认可的章程,确定了联合共建的方式、人员、任务分工以及各自权利和义务等。实行理事会决策、专个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开发成套工艺技术、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开展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组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分析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产业技术进步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可单独由规模以上企业建设或由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与省内2家以上企业联合共建。
组建管理委员会和技术指导委员会,聘任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成员和中心主任。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重点实验室分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龙头企业建设,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单位聘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面向社会开放的科学研究基地。
三、河北日报:刚才讲到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请问新型研发机构是什么样的创新平台?
李存友: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多主体投资、多模式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转移、衍生孵化、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功能定位综合化、研发模式集成化、运行模式柔性化等新特征,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政产学研用实质性紧密结合,明显区别于传统国有独立科研机构的新兴研发机构。
其主要特征:
1.投资主体多元化。由科技人员、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社会资本等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实行投管分离,独立核算,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或契约合作关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创办领办的科技人员入股持股并占有主导地位。
2.管理制度现代化。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决策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章程,建有企业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体系、规章制度,实行“一所两制”体制和全员聘用制度,自主招聘人员,实行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相结合、“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采用按岗位按业绩定酬的薪酬体系。
3.运行机制市场化。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动态灵活设置研究单元、自主组织创新创业团队,科研来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贡献决定,科技人员收益由创新贡献和市场效益取得,“岗位薪酬”、“收益分成”、“股权期权”作为主要激励措施。
4.产学研用一体化。上联高校院所、下联实体企业,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一体化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从技术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的快速转化,实行“合同科研”管理制度。研发成果、创新贡献直接体现在“合同科研”的创新成果、孵化育成的科技型企业、转让推广的先进技术和服务支持的企业产业发展上。
5.主营业务科技化。以科研为产业、技术为商品、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为核心业务,引进吸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研发成果,面向企业产业开展合同科研、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咨询服务、技术入股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
四、长城新媒体:刚才介绍了新型研发机构这类创新平台的内涵和具体特征,您能结合衡水已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实例具体说一下吗?
李存友: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工作自2018年启动以来,我市共建有省级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各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有: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河北省多基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河北中科同创钒钛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试点有:安第斯抗体生物技术衡水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衡水中科衡发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道格赛尔新型研发机构、河北中科汉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都是独立法人单位,成立了理事会,建有机构《章程》,实行院长负责制,采取独立核算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为核心业务,实行“合同科研”管理制度,把新技术、新产品变为商品。在科技人员收益上也制定了激励措施。目前, 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在不断探索和优化中。
如: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2018年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由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水中裕铁信防水技术有限公司、衡水中裕铁信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衡水中裕铁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共建。自2018年以来,它与铁科院、公路科研院、53所、钢研院、北京航纳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防水板、钢阻尼减隔震支座、 耐沿海防腐桥梁支座、 铁路伸缩缝、减振降噪伸缩缝、浮置板隔震器等百余项新产品,申请专利163项,对外技术服务十余次。三年来,创收1032万元,奖励科技人员150万元。
河北省同创交通工程配套产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也正在不断探索和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以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引擎作用。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
好的,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请与市科技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