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本网原创

李双星追忆袁隆平院士:让精神“种子”代代传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千
2021-05-26 15:49:1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张千)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天,在阜城县云农合作社调研的衡水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双星,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半天说不出话来。

  斯人已去,李双星向记者述说着他与袁隆平院士的“粮”缘……

  衡水市是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市,从2014年开始积极开展休耕轮作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有没有一种农作物,不受人工灌溉的限制,在雨季土壤湿度好的情况下,全靠自然降雨就可以成熟呢?当时我就想到了袁隆平院士,想通过他为衡水推荐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李双星告诉记者。

  2017年,李双星拨通了袁隆平院士的电话。“通话中,我把想法告诉了袁老,没想到很快就答应了,推荐我去长春旱稻种植试验田看看。”李双星告诉记者。在长春,李双星尝到旱稻煮成的米饭非常好吃,计划在衡水推广种植500亩。“现场的技术员说不行,长春和衡水的气候不一样,只答应给我种10亩、20亩先试试。”

2017年,旱稻在阜城县试种成功并进行收割。

  带着宝贵的旱稻种子,李双星回到了阜城,精心挑选了种植地块。就这样,旱稻在华北平原的旱地里扎下了根。2017年10月15日,首批旱稻试种成功并进行收割,旱稻长出了沉甸甸的稻粒,李双星信心大增。这次袁隆平旱稻试种是调整种植结构的一项探索,实现了在华北平原无水种植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对处于我国最大地下水漏斗区的衡水乃至河北黑龙港流域节水意义重大。

  “当年试种的是袁隆平旱稻四个品种,沈元一号、吉大三号、袁丰三号和袁香一号,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方式,共计20余亩。”据李双星介绍,四个品种旱稻中,袁香一号最为成功,亩产可达450公斤,按每公斤4元计算,比种植玉米、小麦等华北平原传统农作物可增收1000元。同时,袁隆平旱稻是阜城县扶贫试推产业之一,通过推广种植,不仅能为广大农民带来增收,也为调整优化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开展节水种植开拓新途径。

2017年,旱稻在阜城县试种成功。

  转眼到了2019年国庆,作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袁隆平院士和全国优秀党员代表的李双星同时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本来打算在活动结束后跟袁老当面细聊旱稻种植的事情,但是因为节目时间安排太紧凑,未能如愿,感到有些遗憾。”李双星说。

  “目前,虽然衡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了,但是产业扶贫还是要继续抓。我将学习袁隆平院士的毅力和决心,在扶贫领域继续开拓新产业,为乡村振兴助力。”作为扶贫干部的李双星照样不敢懈怠。2021年,衡水市2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不仅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整个农村的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

成熟后的旱稻。

  “下一步,我们将在阜城县继续试种新品种旱稻,预期产量将达到亩产1000公斤。如果试种成功,将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对于新品种的旱稻,李双星信心满满,“让旱稻种满华北平原,造福于人,也是袁隆平院士的期望。我将不负袁隆平院士所托,让精神‘种子’代代传承。”

关键词:衡水,旱稻,袁隆平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