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电力

国网河北衡水供电:践初心,台城星火传承

来源: 中国电力报  作者:张露莹 王勇 张馨元 王丽 弓维超
2021-03-31 10:06:54
分享:

  翻开《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一卷,“台城特别党支部”赫然在目。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档案馆将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认定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从此“台城精神”广为人知。

  台城星火,点亮觉醒之路

  1923年,一位名叫弓仲韬的共产党员秘密回到家乡安平县开展革命工作。为了让农民兄弟能更好地接受革命思想,弓仲韬办起了“平民夜校”,建起了农会。同年8月,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弓仲韬任党支部书记,因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故称为“台城特支”。

  “台城特支”是全国创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开创了中国农村党建史的先河。这一革命火种对中国北方农村早期党组织的建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片革命的热土上,台城村100多名优秀儿女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58名英雄子女为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追求真理、浴血奋争,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台城精神。

  电力建设,振兴拓荒年代

  做好电力先行官,架起百姓连心桥。衡水公司将“台城精神”融入实践中,与这片土地的人民一同见证百年追光历史。

  早在清初时期,安平绢罗生产便已形成规模。民国时期,安平发展铜罗生产、加工丝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伴随着丝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电力建设也成为当务之急。

  ●20世纪50年代,衡水各县相继建设小型发电厂,而当时安平县仅能从临区专供部分电力。

  ●1968年,安平在刘吉口建成衡水地区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配套输电线路同年由保定安国地区接入。

  ●1989年,安平220千伏变电站投运,主供安平、饶阳、深县、肃宁县用电。它的投运结束了安平县35千伏变电站电力由外县输入的历史。

  农网改造,照亮小康之路

  “轮不转、灯光暗、电价高”,这是衡水农村地区上世纪90年代用电情况的真实写照。针对实际情况,从1998年起,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紧锣密鼓开始了。在安平,这项工程一干就是七个年头。到2005年12月,安平农网改造累计投资1.12亿元,坚强智能电网初具规模。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脚步未定,供电公司再次拉响电网建设集结号,这次的目标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自2006年起,衡水公司在安平县率先开展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成为安平县乃至衡水市电网建设的里程碑。建设完成后,全县受益农户达30864户。

  “小时候总想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咱的好日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让冰箱、空调、洗衣机进了家,甚至丝网厂子都开到了家门口,这才是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台城供电所员工赵建超说。

  沿着电力发展脉络,安平丝网产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安平人继续发扬台城精神,将这项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传统行业发扬光大,使安平成为了享誉国际的“丝网之乡”。

  电能替代,守护绿水青山

  台城精神烙印成衡水供电人的性格底色,引领着后来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继续开拓创新,续写时代新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电力人的肩上又担起了环保攻坚的时代使命,在新能源发展上进行一系列探索。

  “以前我们厂是用煤和油来退火,成本高、污染严重。幸亏咱供电公司帮我们改造了用能模式,换成自动控温的节能电加热退火炉,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用能成本也下降了,厂里的环境也越来越清洁,这不我打算再引进一台电炉……”安平县科发丝网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红臣介绍说。

  传统产业在电能替代技术加持下,焕发新生机。衡水公司率先开展“阳光业扩+综合能源”模式,为衡水公司对接市场、试点推广“双碳”实践提供了样本借鉴。

  “台城精神”,闪耀赶考之路

  如今,在台城村中共第一农村支部旧址上,苍松翠柏间耸立着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馆内记录着那段荡气回肠的红色革命故事。

  自2002年该馆建成以来,衡水公司将其作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前往参观学习,开展以“台城精神”为核心的党性教育课程。

  作为“台城精神”的传承者,衡水公司发扬红色精神,建立“台城星火”服务队,融合专业管理,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当先锋、做表率、勇争先。

  如今,衡水供电人接过炬火,在“台城精神”感召下,始终坚守“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不断进取、奋勇争先,在冀中平原上坚守传承,续写光明篇章。(张露莹 王勇 张馨元 王丽 弓维超)

关键词:国网河北衡水供电,初心,台城星火,传承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