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张梅胜 通讯员 马建超 报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安平县认真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特色产业振兴的工作部署,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进一步优结构、促转型,特别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新区为平台、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了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稳步跃升,各项指标增速位居省市前列。近日,记者就安平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推动丝网产业创新发展,对安平县人民政府县长曹向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高新区可以说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安平县是如何以高新区为载体,助力丝网产业创新发展的?
曹向东:十九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河北省也提出建设创新型河北,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发展的要求,着力将高新区作为主平台、主战场,遵循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理念,全力打造在全球丝网行业具有领军地位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创新高地。
安平县着力推进丝网产品品牌化建设,提高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做大园区夯平台。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谋划建设了占地25平方公里的省级高新区,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重大项目、实现创新发展筑牢了平台支撑。为推进高新区扩容提质、能级提升,我们以高新区为龙头,探索推行“一托六”模式,将6个乡镇工业园区有序纳入高新区,用高新区先进理念规划管理乡镇园区,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展格局。根据我县小微企业众多、分散农村的现实,按照省委“四个一批”要求,积极规范引导小微企业有序入驻高新区和乡镇园区,进一步实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功能集约发展。
二是对接雄安促融合。我们利用距离雄安新区50公里的区位优势,积极谋划打造了雄衡协作区安平核心区,瞄准雄安建设亟需的绿色建材、堤坝用网、高端护栏等需求,积极引进了大型央企中材绿建公司,并在核心区谋划建设一批丝网、绿色建材项目,全力打造服务雄安的高端制造基地。同时,在建成国道G338(安平段)的基础上,我们谋划建设启动了直通雄安的省道S333和直通深州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全力打造畅通雄安的路网体系。
三是做强配套优环境。为巩固安平作为世界丝网集散中心的地位,我们高标准配建了聚成物流园区,成功搭建了智慧物流系统,共开通国内运线1200余条,成为了冀中南最大的物流枢纽集散地,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促互融、联动发展。围绕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市场交易平台和世界丝网总部基地的目标,我们建成了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同时谋划推进安平国际丝网商贸城建设,全力补齐短板弱项,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丝网集聚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记者: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安平县是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
曹向东:我们把企业创新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每年科技投入1亿元以上,并设立了1200万的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围绕创新平台打造,我们建成了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丝网检验检测中心、2家省级孵化基地、13家省级工业企业研发机构、5件中国驰名商标,并在全球发布了中国丝网指数,成为引领全球丝网价格的风向标,构建了闭环的创新生态链条。我们共培育了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57家,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0项,注册商标2024件、5件商标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数量、质量位居省市前列。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丝网产业的技术应用,针对丝网产业薄弱环节,积极引导企业升级工艺流程,全力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如:凯安公司开发的电池极流网,占据了该领域90%市场份额;联达公司研发的航天用过滤网烧结毡等高科技产品,专门用于军品核工业。正是由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质量品牌打造,实现了由资源消耗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安平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企业。
记者:面对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现实,聚焦国际国内“双循环”,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安平县是如何破解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两张皮”难题的?
曹向东:面对产业链重构的现实挑战,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强县、结构调整富民”这一核心,大力实施丝网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丝网产业产值翻番,达到千亿规模。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面推进“链长制”,推动丝网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固链,制定完善了产业现状图、产业链全景图、目标企业库、产业技术库等体系,把实施科技创新和发展先进制造业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有针对性引进与丝网产业互补的高科技、高效益、高成长型企业,先后在雄安、天津、北京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推介会,先后引进建成了华融表面处理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绿峰环保等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支撑项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新动力引擎。
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广度。针对国际疫情的不利影响,我们迎难而上,以开放促创新,用足用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外贸进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增速达到22.8%,年出口交货值超过15亿美元。利用线上线下拓展经贸“朋友圈”,助力企业精准开发新客户、引进新技术,比如,英凯模公司与美国最大的不锈钢制造企业合作,成功向滤器终端制品转型,进入全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30强。
三是拓宽眼界对标高端。为巩固我县在全球丝网行业的领军地位,创新发展会展经济,连续举办了20届丝网博览会。第二十届国际丝网博览会展览成交额达到10亿元,发布“四新”产品29件,举办高端活动论坛6场,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产业龙头面对面接触,极大拓宽了我县企业家的视野,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下,安平是如何打造最优环境,构建创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环境的?
曹向东:优良的发展环境,是推动创新最重要的支撑,我们通过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合拳,把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上。
安平县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政府职能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措施,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深入推进“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扎实推进入企帮扶、减税降费等惠企利民举措,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截至目前,为企业减免税费6000余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在引进高端设备、挂牌上市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用政策资金为丝网产业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例如对河北鹤煌网业从德国引进的聚酯网织网机等设备补贴了500万元,补贴率达10%;我县在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在石交所挂牌企业7家,共奖补资金400余万元。
二是破解用地制约。全力打破制约创新的短板弱项,重点在土地等要素上开锁解链,通过行洪区村庄搬迁、拆违治乱,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预计可腾出土地3000亩以上。坚持内部挖潜,在园区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确保亩均效益达5万元以上,对宝亿、佳华等低效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三是强化企业帮扶。由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续贷资金周转池,优先为亩均效益50万元以上的创新企业提供周转服务;同时积极对接河北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申请设立规模10亿元产业发展子基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成立了高新科创企业家协会等多个协会,充分发挥商协会娘家人作用,建立多层次企业家培养和交流机制,面对面听取企业心声,让广大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立足传统特色产业,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远布局、大投入、深耕植。坚定走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把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行稳致远,为建设“创新中国”做出安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