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枣强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率达到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42元。
枣强县现有耕地92万亩,按照《枣强县2020-2022年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枣强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枣强县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41.9万亩、季节性休耕和旱作雨养示范区8.1万亩、结构调整示范区5.7万亩、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区5.06万亩。
探索“3+2+N”示范种植模式,农业结构调整调出特色、调出规模、调出效益。打造三个示范基地——建成了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3万亩,与鲁花集团、中粮集团签订回收协议,亩均纯收入达到1840元;打造了“三花一林”万亩扶贫产业基地,引进种植山东九间棚“北花一号”金银花10598亩,“三花一林”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100例;建设了万亩优良谷子基地,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合作,种植冀谷39号1.1万亩,采取“托管式订单种植”模式,亩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培育两个特色产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吉祥农业省级园区种植杜仲3000亩;以肖张镇为基地,推广冀酿2号优质高粱订单种植5000亩。引进N个新优果品——引进山东博士达有机苹果,改良果园1000亩;与中国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早熟6-6黄肉油蟠桃300亩;扩大玉露香梨、秋月梨5000亩。
强化带动效应,优势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枣强县积极对接北京新发地,签订了香瓜、山楂、葡萄、茄子销售协议,注册枣强“黑长茄”商标,新增“万元田”5856亩。与中化现代农业公司建立“1+2+3”合作模式,建设1个农技服务中心,选定2个仓储站点,建立3个托管服务种植示范区,加速了结构调整步伐。引进牧原农牧公司5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建成厂区2个,年出栏生猪10万头。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合作社1080家、家庭农场556家,流转土地32万亩,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枣强县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注册了高油酸花生“冀花长果油”区域公用品牌,并举办了枣强县第二届“双十佳农产品”评选活动、第二届丰收节暨高油酸花生现场观摩会,积极参加上海优质农产品博览会等推介活动,全县优势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抓好种源保障、科学管理及技术培训。枣强县对成方连片的高油酸花生、谷子、高粱种植主体,按1000亩、3000亩、5000亩、10000亩规模梯次分别给予50至170元补贴,全年财政投入达到1100万元,同时将金银花、高油酸花生纳入农业保险范畴,提高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与衡水市农业科学院合作,谋划打造“制种基地”,引进了“衡谷36”和玉米籽粒直收新品种;与省农林科学院粮油所签订协议,引进了“冀花11”“冀花16”高油酸花生纯正新品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全县种植结构调整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覆盖率达100%。选派70名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和推广,举办农民培训班36期,惠及1800人,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今年,枣强县将坚定“结构调整富民”不动摇,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高效农业,完成水系连通164.34公里,新增蓄水能力605.0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6万亩。同时,着力实施“百千万亿”工程,培育百亩蔬菜林果精品园20个;新增“万元田”5000亩,每个乡镇建成1个千亩以上大方;再种植优质高油酸花生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9.9亿斤左右。(贾献义 付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