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
11月24日,衡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了以“守护碧水”为主要内容的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该活动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生态文明篇”的第二场。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衡水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好水”“差水”两头管控,突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生态整治,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2016年至今年10月份,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步上升,从20%提升至70%;劣Ⅴ类水体比例大幅下降,从60%下降为0,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2019年5月,衡水市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地方”。
着力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主要领导同志亲自研究部署、靠前指挥,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形成强力高效的组织保障机制。衡水市突出重点攻坚,调高工作标尺,以献县闸断面为核心,深入开展河流“消劣”行动;强化协调推动,实施“一个断面、一名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保障方案、一本任务台账”的“五个一”机制,助推工作提档升级;“一县一策”制订出台《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和《考核细则》,实现考核效力最大化;强化奖惩激励作用,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通报排名惩罚问责办法,加强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倒逼治污自觉性和积极性。
着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衡水市构建国、省、市、县四级断面监管考核体系,按照“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的工作思路,科学实施重点河湖水质整治达标专项行动。衡水市创建智慧监管平台,启动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级监管预警体系建设。“对外”,全方位摸清引水河道污染风险点,科学实施引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对内”,集聚中科院、中国环科院、清华大学等多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精准施治。
全市严格落实各级河湖长巡河责任,今年以来,累计巡河巡湖调研15000余次,清理河湖“四乱”问题680余个,推动河湖面貌根本好转。市委、市政府强化统筹调度,围绕引黄、引江、引卫、引水库等水源,引调水7.5亿立方米,完成滹沱河、滏阳河、清凉江共241公里河段清理整治工程,为消除劣Ⅴ类水体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恢复班曹店排干、胡堂排干、闸西干渠、迎宾河河道排沥功能,实施12.5公里滨水景观绿化,新建7.8公里截污导污管道,基本实现入河污水截流净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全部消除。
着力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衡水市强力实施29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4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高效完成285.92公里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35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678个小区、胡同小街巷改造工作,实现雨水就近直排入河、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全市累计完成121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和378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管控。衡水市对入河排污口开展拉网式排查,对96条河渠823个排污口进行踏勘和溯源;建立动态管理名录和定期检查工作机制,完成36个入河排污口的审批或登记手续,开展规范化建设,分类整治非法排污口,严禁污水直排入河。同时,衡水市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利剑斩污”“昆仑”“湖城一号”“亮剑2020”“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一系列打击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最有力的行动、最严格的执法,从严从重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守好一湖碧水,再现清水绿岸、人水和谐景象。(记者 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