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通讯员

桃城区邓庄农业节水惠民生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梅胜 李威
2018-09-05 08:57:55
分享:

  长城网衡水讯(记者张梅胜 通讯员李威)“以前这些地方种的都是小麦,现在改种山楂树,除了头一年为了保证树苗成活浇了少量水之外,基本不用浇地,增产还增收。”谈到农业节水,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西军卫村村民马双辰激动地说。

  “小垄沟”节水经验

  上世纪70年代,在衡水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兴起了一场节水革命——小垄沟“两改一推”节水节能机井灌溉技术。由此开始了机井节水灌溉的先河,衡水人因此而感到自豪。

  邓庄镇王单驼村就是当时小垄沟推广较早、较好的村庄之一。1973年王单驼村为了提高机井灌溉效益,增加集体土地种植收入,决定改变原来的大水漫灌方式,改革灌水技术,便组织大队长和小队长去第一个试点地彭杜乡小王庄村参观学习。

  于是“小垄沟”在王单驼村发展起来了。“当时王单驼村地多、地旱、井少,四五百亩地围绕着一口井,为了农事操作、排水浇灌,兴起了‘小垄沟’”,当时的该村副支书王连春向记者介绍,“小垄沟”的方法是,把原来的大垄沟全部改成小垄沟,选好一块地,确定好了垄沟位置,然后在一定宽度的两侧将土隆起,用草把在垄沟里推一推,抹住裂缝和漏洞,在隆起的地堆中间输入水,一条条“巨龙”一样的垄沟就形成了。

  说起小垄沟的作用,王连春老人说,一是节约水资源,当时农作物大都是麦子、玉米、棉花等,经常会有翻土种植农作物、锄地松土、铲除杂草,洼地处水多而高处地水又很难流入,因此浪费了大量水资源,用小垄沟给我们的农作物浇水一亩地大概能节约三分之一的水量;二是提高浇水灌溉效率,原来一口井日浇地10-12亩,采用“两改一推”方法后,日浇地增加到15-18亩;三是扩大浇水面积,一口井最保浇面积从原来的200多亩可以扩大到350多亩。

  调整土地结构 适当压减高耗水作物

  在桃城区邓庄镇西军卫村,自80年代开始种植山楂树,种植结构的调整,不但实现了节水的目的,农民总体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据相关数据显示,种植果树要比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平均每亩可以节水180立方,一年西军卫一个村500多亩山楂就能压减地下水开采9万立方。

邓庄镇万亩山楂园。资料图

  2014年,衡水市作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城市,让邓庄镇东军卫、西军卫、张泡庄村村民们充分享受地下水压采项目带来的福利。邓庄镇扩大种植山楂树面积,形成了以东军卫、西军卫、张泡庄三个村为核心的万亩山楂基地。村民们充分发展林下种植,林下种植节水作物辣椒、花生、黄豆等,让农民们鼓足了腰包。东军卫村的付国荣说,“我这15亩山楂都是2014年种的,树苗小的时候,我在树下种了花生,一亩地能收500斤。等山楂到了盛果期山楂平均亩产可以到4000斤左右,一亩地可以挣到四五千元呢!”

  现在,田地里,一串串绿色的山楂果在微风轻拂下频频点头。漫步在风景如画的乡间小路,游客们可以充分享受田园风光,索泸河美景尽收眼底;生态林内的负氧离子浓度极高,让山楂小镇成为了林间健身、养生的理想场所,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乐土,让当地农民充分享受节水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邓庄,农业,节水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