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衡水要闻

改革开放40年衡水市群众住房变革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李晨阔
2018-07-19 10:05:39
分享:

  从土坯房到浇筑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20平方米的斗室里,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改革开放40年来,衡水市民住房功能从满足防风避雨到舒适温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家人挤在20平方米的小屋里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说起改革开放带来的住房变化,今年76岁的刘大爷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70年代,他们一家七口挤在20平方米的两间平房里。那个年代住房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儿子结婚时,家里实在住不下,只好在屋前搭了个小棚子,仅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屋里基本上没有家具,换洗的衣服、被褥就放在几个纸箱子里。天气好,可以在外边做饭,遇到天阴下雨、下雪,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搬进屋内做饭,房间充满了油烟。家里来客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只好站着聊天,那时的情形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想象得到的。”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慢慢有了改观。如今,刘大爷早已住上了三室两厅的带电梯的楼房,他感慨道:“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我从心里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感谢党和政府实行的房改好政策。”
苦熬多年才分到一个单身宿舍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住房政策出现了分水岭。一方面“福利房”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建公房折价转卖给了使用者。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羡慕我们那会儿能分房,不用自己掏钱买,却不知道我们分房的路有多艰辛!”退休职工李淑珍对当年的分房过程感慨不已。
  那时期城镇居民解决住房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当时的分房情景,李淑珍至今记忆犹新。“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人们就炸开了锅……房管科的门槛都被踩破了。其实等待分房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水中望月,大多数时候没有结果,可人们还是在天天盼、月月想、年年等。我和我爱人是双职工,等了近5年才分到了一个单身宿舍。”
  “那时房子的条件和现在根本没法比,住的是‘筒子楼’。卫生间是一层楼共用,厨房就搭在走廊里,洗澡要么去集体澡堂子、要么就到楼道里公用的卫生间关起一格厕所门洗。后来有了孩子,在房中间摆个书柜算是当堵墙隔个小房间出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将单位分给的福利房按工龄,扣除房屋折旧,花钱买了下来。”李淑珍说。
  在福利分房那个年代,如何熬上一套房子成了人们共同的忧虑。“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在那个年代这一口号十分流行。
住房制度改革让百姓成了受益者
  1998年,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为标志,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许多人的住房轨迹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是2005年参加工作的,没有赶上福利分房。不过在住房政策改革后,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金融机构工作的魏朋与妻子2009年购买了一套位于人民路与育才街附近80平方米的两居室。“房子虽然不大,但比起爸妈他们单位分的房子,户型、小区、物业都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父母常说,我们这代人比他们幸福,国家政策好,尤其是改革开放让人们受了益,只要努力工作,多赚钱,就能买自己喜欢的房子,不仅有卧室,还有客厅、卫生间。他们那时候,6、7口人住的地方还不如我们现在的一个房间大。”魏先生说。
  随着收入的提高,魏朋一家对住房的需求一直在提高。2015年,他又按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今年刚刚交房,并请装修公司设计装修了一下。“如今,我们家不仅有全套品牌家具和各种智能家电,还安装了新风系统,屋里四季如春,别提有多舒服了。小区环境也好,绿树成荫,还有很多健身器材,而且封闭式小区安全也有了保障,附近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应俱全。大型超市、人民广场离我们小区都不太远,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一步一步的提高。”魏朋说。
  老百姓住房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从“居者优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乐其屋”,回首百姓的住房史,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住房的面积,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改革开放,衡水市,群众,住房变革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