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视点

衡水市林业发展40年回眸:春潮涌动绿意浓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段文雅
2018-06-19 10:15:50
分享:

春 潮 涌 动 绿 意 浓

——衡水市林业发展40年回眸

  编者按

  从1978到2018,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辉煌历程。40年风雷激荡,春风化雨,中国在经济、民生、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沐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衡水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今起,本报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报道,讲述精彩故事,描画难忘回忆,生动展现衡水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敬请关注。

  树成行、林成网,初夏的衡水,遍野绿色。

  2018年,衡水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1.39%,而40年前,这一数值仅为5.6%。

  是什么让衡水林业生机勃发?

  是改革开放催生出的蓬勃活力!40年来,衡水人接力播绿,使得林业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实现了“地更绿、人更富”。

  从“栽树不见树”到树林成方成网

  “插杨树条儿、楔柳木橛儿、种榆钱儿……”回想40年前种树的情景,老林业人李德信很是感慨。由于认识、技术和苗木等问题,当时衡水虽也种树,但树木成活率低,不少地方出现了“栽树不见树,造林不见林”的现象。

  转变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衡水林业迎来了发展春天。

  1981年,衡水积极落实“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有关政策,将原有林和河、渠、路、荒地绿化承包给农户,建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林业经营体制,调动和激活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林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到1985年,全市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林网和林带造林保存成活率在75%以上,小侯乡方田林网整齐美观、防护效益好,被评为“省级林网建设先进单位”。

  绿化的脚步坚实有力。此后的20余年间,衡水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奋进强音中,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用责任和情感播绿、植绿、爱绿、护绿,城乡绿意越来越浓。1992年实现了平原绿化达标;1996年底,初步形成了以主干公路、河渠为主体,乡级公路为纽带,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2003年和2005年,我市以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为载体,推动造林绿化向规模化大步迈进,“十一五”末,全市造林绿化总面积已达370万亩。

  有树荫纳凉,有绿云赏景,有果香怡人,造林步伐可以放缓了吗?“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彦春说。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以林业园区建设、绿美廊道建设、环湖环城绿化、乡镇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为重点,湖城大地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绿化的高潮。“挖大坑,栽大苗,夯实土。”王彦春说,随着认识提高和技术成熟,无论是成活率还是造林质量均大幅提升,特别是大力实施的地下水压采林业项目,加快了林业园区建设步伐,全市营造林面积持续增加。2014年底,我市提前一年实现“一人一亩林”奋斗目标,继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净增量目标考核全省第一后,再获此殊荣;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2%;2016年底,全市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480万亩,千亩以上林业园区达到120个,用材林蓄积增加到413.2万立方米,基本形成了以城镇、乡村绿化为基点,道路、河渠绿化为主脉,衡水湖区域绿化、林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平原林业生态体系。

  果香满园点绿成金

  苹果甘美,桃子脆甜,葡萄多汁……看着各种水果,你有没有“生活水平真提高了”的感叹?

  拎着一袋又大又红的红富士,43岁的李琳想起小时候亲戚给了一个苹果,自己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让姥姥给切成了八瓣。

  “1978年,衡水果树种植面积才20多万亩。”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贾金旭说。

  对比40年后的今天,我市林果业无论是种植面积、产值还是种类,均实现了“甜蜜”飞跃:2017年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111万亩,总产量173万吨;种类也扩展到苹果、梨、桃、葡萄、山楂……饶阳设施葡萄成为闻名全国的优势果品产业,深州蜜桃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日,廊坊考察团来衡学习考察林果产业发展经验。这并非首例,近年来,随着衡水林果“质”“量”齐升,越来越多的考察团来我市参观学习。

  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市林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渐增多。1980年至1988年,苹果种植面积比1978年前增加1倍多,恢复和新增种植桃、山楂、葡萄、杏等;1990年,全市果品总产量3251吨,是1978年的6倍多;1996年,果品产量达到3.4亿公斤,林果产值4.9亿元。目前,果品已成为我市农业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推广应用了宽行密植栽培、网状立架栽培、起垄栽培、设施栽培模式和技术,并配套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果园生草技术及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深州、枣强、冀州为主的优质苹果基地,深州为主的优质桃基地,深州、阜城、冀州为主的优质梨基地,饶阳为主的设施葡萄基地,阜城小杂果基地五大果品基地。本土企业养元智汇六个核桃享誉全国,国内最大的果品加工企业汇源果汁在衡投资建厂。

  40年春华秋实,林果满园飘香,其它产业也日益壮大。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我市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十二五”期间,我市木材年加工量39.27万立方米,巴迈隆年产20万立方米的生产线建成投产,长城木业、森和板业生产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武邑仿古雕刻家具产业也日益壮大,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打造“林业+旅游”绿色发展新引擎

  “到了!”沿着绿意盎然的中湖大道畅快行走,随着树木越来越多,“华北明珠”衡水湖到了:各种树木,仿佛撑开的大小“绿伞”,映衬得湖水更蓝、湖区更美。

  衡水湖是衡水人民的宝贵财富。致力于有效保护,我市把这里作为植树造林的重点区域,在环湖地区建起了10万多亩生态林海,景区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2017年接待游客180多万人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环境是吸引力,也是竞争力。近年来,我市坚持用绿色“绘美”生态,积极探索做好“林业+旅游”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衡水境内水网复杂,水系发达。如何让“水”更美?我市对滹沱河、大运河等市域内河流进行整治绿化,林地、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2%。

  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和“绿化、美化、香化”总要求,我市积极推进环主城区、环县城、环村庄绿化,扎实开展现代果园建设、林业园区建设、绿美廊道建设等造林工程。2017年以来,衡水全面提升了邢衡高速、307国道、中湖大道等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水平;打造了景县景州森林公园、武邑县红梨基地、饶阳县设施葡萄基地、深州市桃树园区等多个万亩林业示范园区;桃城、冀州、高新、滨湖、武邑、枣强、深州积极开展森林围城行动,实施城市组团之间绿化,完成造林绿化面积近6万亩。

  水清岸绿的生态河道、独具特色的果园,绿树成荫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去赏景采摘,助推着衡水旅游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新机遇,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快马加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让绿色成为衡水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市林业局局长吕继武说。

  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今年以来,我市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发起了冲刺,并将在环衡水湖、主要城镇周边、主干道路沿线等区域,打造以休闲康养、观光采摘为特色的多层次、立体精品景观区和标准化体验采摘区,持续增强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后劲。广大干部群众抢时抢墒、挥锨造林,一个春季种下了21万亩树,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210%。湖城大地,更加多姿多彩、秀美怡人。

  党员先锋林、青年林、碳汇林、双拥林、纪念林、风景林......改革开放40年,衡水大地春潮涌动绿意浓,林业建设留下了串串闪光足迹,影响着今天,更启迪着未来……

关键词:衡水,林业,绿意责任编辑:张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