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衡水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衡水频道 >> 衡水要闻

十八大以来衡水市水利改革发展综述:治水兴水谱华章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王铁卯 2017-10-25 09:35:0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一项项互济八方的水利工程,一缕缕流进千家万户的甘甜清泉,一条条通向田间地头的整齐渠道……这一幅幅图景是五年来衡水市水利建设成就的鲜明印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正前所未有地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立足基本市情水情,科学谋划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改革进取、奋发作为,谱写出一曲盛世治水的精彩乐章。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地下水压采、南水北调等重大民生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谋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衡水市水利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这个龙头,编制完成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规划,编制了《班曹店排干、胡堂排干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方案》《滏阳河市区段上下游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方案》,谋划了南运河衡水市段综合治理、滹沱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明确了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及重点措施,为我市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民生水利条件改善、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改革管理等方面,我市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5亿元,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民生水利工程,水利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五年来,全市水利事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一批又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整治新开河渠4782公里,整治坑塘438处,建设涵、闸、扬水站16087座,引蓄地表水能力由3亿立方米增加到7亿立方米;实施3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60座水利农桥更新改造,28条(段)中小河流、骨干河道得到治理,大幅改善了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引调水源做好水资源大文章

  兴水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构建水源调配体系,我市着力构建“多源共济,互连互通”的水源调配体系,积极配合引江、引黄等国家骨干工程,全力推进调蓄和配套工程建设,实施区域河、湖、渠、塘等互连互通工程,努力做到引得进,蓄得下,用得上,城乡统筹、丰枯调剂、地表地下互相补济,不断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
  全力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12座地表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已全部建成,市区滏阳水厂已正式供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规划分配我市水量达5900万立方米,将惠及滏东排河沿线的桃城区、冀州区、武邑县、武强县、滨湖新区等5个县市区。
  近五年,我市累计引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特别是2016年,引调岗黄水库、南水北调、黄河、卫运河、岳城水库外来水4.7亿立方米,衡水湖水位达到20.82米,相应蓄水量1.15亿立方米,为近20年最大水量。
 

  补齐短板奠定发展基础

  为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我市编制完成《衡水市防汛预案》《衡水市市区防汛应急预案》等多项预案,建有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1支,全市有机动抢险队22支,群众性的抢险队伍346支,市本级防汛物资储备达900万元。成功应对2016年“7·19”特大暴雨,保证安全度汛。解决了10万多人临时饮水困难,累计抗旱浇地6300万亩次,保障了全市粮食连续增产。
  我市构建了城乡供水保证体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统筹引江水和地下水,以城镇供水为中心,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扩大城镇水厂覆盖范围,整合单村供水工程,一镇一厂,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全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供水状况。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5.5亿立方米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3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1.56立方米。2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市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站254处,新建非农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点126处,水资源监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十八大以来,衡水市,水利,改革发展

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