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河北衡水:厚植“海绵”底色 让城市更好“呼吸”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梅胜 张文婧 
2024-05-30 09:08:2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张文婧

  初夏时节,位于衡水市冀州区的古城遗址,草木葳蕤、河塘交错,鸟类在这里休憩、觅食,宛若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卷浸染在衡水湖畔。这里因水而美、与水共兴,与衡水建设海绵城市息息相关。

  2023年5月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衡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个个海绵项目不断涌现,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能力持续提升,海绵城市不断从理念落地成为实景,变成市民群众可观可感、触手可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冀州古城遗址在传承保护中实现环境提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摄

  2023年,冀州古城遗址环境提升被纳入衡水市海绵城市示范清单,在提升中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将海绵城市理念与遗址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生态景观。

  “我们通过对区域内的鱼塘进行回收、清理,配合水治理及驳岸改造提升,有效提升了水质,吸引鸟类栖息繁殖,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与生态共荣的全新体验。同时结合植物配置,通过耐盐碱植物种植、水生植物补植、芦苇等原生植被整理等,打造良好的生态景观。”衡水市海绵办工作人员王保华介绍,目前古城遗址内的护城河和16个坑塘不仅吸收了雨水、减少了径流,还提供了舒适的休闲空间。

冀州古城遗址通过海绵设施建设,形成雨水梯次净化体系。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摄

游客漫步冀州古城遗址,享受惬意生活。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文婧 摄

  “我家就住在冀州老城区,对这里的一湖一水、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如今经过实施环境提升,水活了起来,下雨也没有积水了,环境焕然一新!”谈起周边环境的变化,从小在古城遗址附近长大的付亮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如今,在冀州古城遗址内,雨水花园、前置塘、植草沟、透水铺装、下凹草地等各类“小海绵”设施随处可见,实现了雨水径流的最佳管理,提升了冀州古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衡水市吴公渠生态公园内,绿树成荫、水波荡漾。武志库 摄

  衡水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点”上的突破,更强调“面”上的整体推进。

  一大早,家住吴公渠生态公园附近的居民王旭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园晨练。作为一名健身爱好者,王旭对现在吴公渠生态公园内的步道特别满意。

  “和普通步道相比,这里的步道上有很多小孔,不管是下雨还是绿化带浇水,都不会在步道上留下积水,对我们这些爱跑步的人来说非常友好。”王旭笑着说。

  路面能保持干净、清爽,渠水两岸的海绵设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吴公渠生态公园总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衡水市沿吴公渠地势,进行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木栈道等海绵设施建设,形成雨水梯次净化体系。

  “这个公园就像一座大型雨水调蓄池,不仅能蓄水,还拥有雨水净化的功能。”衡水市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刘志刚说,他们还增加了植被和绿化带,使之成为美感和功能兼备的城市滨水生态空间。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海绵城市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城市公园里,也融入到市民居住的小区之中。

衡水市区红星天铂小区,“海绵基因”随处可见。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摄

  漫步在市区红星天铂小区,不光能感受到园林式风景,绿化草丛、景观设施、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各式各样的“海绵基因”映入眼帘。“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景观绿化赋予海绵理念,有效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越来越多像红星天铂这样的小区进行海绵化建设与改造,助力衡水“海绵城市”建设提速。目前,衡水市正对12个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相关设计,努力提升社区的生态融合能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近年来,衡水市本着“宜居、绿色、生态、韧性”的原则,充分结合区位、水系、气候、排水系统运行等实际特点,针对性制定以“挡外洪、畅河渠、蓄雨水、净脏水、利用(非常规)水、智慧管”为出发点的建设、改造方案,从流域、城市、设施3个层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实施101个海绵示范项目,打造更为宜居、安全、韧性的生态城市。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来我们市区会实现70%的径流总量控制和50%的径流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排涝能力的同时,缓解市区的热岛效应,让城市会‘呼吸’,让水留下来、更多地利用起来。”刘志刚说。

  公园、小区、绿地、大道……丰富的“海绵”场景承载了衡水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多彩的春华秋实。随着海绵城市理念“嵌入”城市建设,衡水市越来越多的“海绵”空间将串联起城市的生态与人文,助力城市畅快“呼吸”,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关键词:衡水,海绵城市,建设,呼吸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