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论道

守护碧水蓝天 厚植发展底色—衡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张月亭  
2023-04-12 12:40:44
分享: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仲春时节,漫步市区,桃李争艳、杨柳吐绿,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以别样的姿态,展示着城市风貌,代言着城市文化,这是衡水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衡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植入生态底色,着力满足广大群众对干净水质、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的生态需求,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齐抓共管——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

  绿树假山掩映、水面碧波荡漾,走在桥上,微风徐徐、空气宜人。4月6日,下班路过市区怡水公园的市民谭中仁感叹:“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出来走走,衡水真是越来越美了。”说着话,他掏出手机,拍下了美丽的湖城一景。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这与衡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近年来,衡水市先后出台了《衡水市县市区空气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衡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等,对大气、水环境质量进行定期通报排名和严格奖惩问责,切实压实各级各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坚持高位推动,衡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衡水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定期组织环保执法检查,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开展联防联治,全市各级各部门形成群策群力、决战决胜的攻坚态势。

  与此同时,立足环保新特点、新要求,全市构建“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系统22个平台系统的全面整合,构筑起覆盖全市的生态环境智慧监管物联网。

  蓝天常驻———让每个呼吸都清新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衡水市多措并举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坚持治企、降尘、控烟、管车,通过精防、精治、精管,守护蓝天底色。

  ——“治企”。实施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工作,开展“升A晋B”专项行动,帮扶重点行业企业提升环保绩效水平。全市A级、B级及引领性企业达到159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按照绩效分级实行差异化管控。

  ——“降尘”。建立健全扬尘污染源清单,分类健全14类1088处扬尘污染源和重点扬尘污染源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监管。开展扬尘污染防治自查行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控烟”。以桃城区、高新区为试点,对247家餐饮油烟排放单位安装400台油烟实时在线监控设备,搭建餐饮油烟管控平台,将分散餐饮油烟排放单位纳入集中监管。印发《衡水市餐饮业污染治理攻坚方案》,鼓励引导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清洁能源替换,对拒不更换、仍采用木炭等非清洁能源的餐饮服务单位严管严控。全市328家需进行清洁能源替代的餐饮服务单位已全部完成替代。

  ——“管车”。对发现的超标车辆分类治理,共完成121辆重型柴油货车达标整治。引导全市86家重点用车单位建立重型柴油货车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签订达标排放承诺书,精准开展入户抽查。

  坚持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衡水的雾霾天气越来越少,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严防死守——从源头保住一池活水

  初春的衡水湖,碧波荡漾、水鸟蹁跹,美丽的生态画卷让人心旷神怡。“小时候的衡水湖又回来了!”不少市民感叹。

  衡水市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构建国、省、市、县四级断面监管考核体系,科学实施重点河湖水质整治达标专项行动;落实市、县重点河湖断面巡查巡视及水质自动站数据分析报告预警工作机制,对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实施衡水湖环境保护。出台并施行《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衡水湖迈入“专法”保护时代;持续开展清凉江、卫千渠、滏东排河、冀码渠等引水河道综合整治;衡水湖引水期间每日开展水质监测,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即时预警、开展排查。

  深入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大引江、引黄、引卫、引岳、引岗黄水库等调水规模,全部完成13个县市区城乡生活和工业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一湖九河”水系连通清理整治,疏通滏阳河、滹沱河、清凉江等骨干河道排灌“主动脉”,畅通支斗渠道排灌“毛细血管”。

  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对1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保护区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一级保护区隔离工程、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和水源地监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稳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动“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全面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

  2022年,全市国省考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6.9%;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诗意田园——共享优美人居环境

  果树竞绿,白蜡笔直,柳丝摇曳……清明时节,衡水大地绿意奔涌,入目皆是风景。

  2022年,全市完成营造林27.5万亩,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93.28%;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86%,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4.66%,城区林荫道路率达87.35%,水岸绿化率达88.35%;29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106个村被认定为省级森林乡村;衡水市和6个县市分别获得“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一组组数据,是衡水市科学精准开展国土绿化,扎实有效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努力打造“林水相依森林城,生态宜居衡水市”的写照。

  为环境增绿,为生活添彩。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形式,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利用城市郊区、城区周边现有带状廊道,建设环城景观防护林和郊野森林公园;按照“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原则,打造肃临路、饶武路等主干道路观花海、赏彩叶的生态通道;推进环村林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沟渠隙地和广场游园等建设,打造“村边密林化、村内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生态田园风光。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生态美好才有生活幸福。蓝天当纸,绿水为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衡水市将探索更加完善的生态制度,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开拓创新,努力闯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用生态文明建设“高分答卷”为文明城市创建添彩。

关键词:衡水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责任编辑: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