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华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二〇一七年以来工作回顾
8月23日,市长吴晓华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本届政府成立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较好完成市六届人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武邑、饶阳、阜城、枣强、武强、故城6个贫困县全部提前摘帽,1001个贫困村2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衡水人民与全国、全省一道,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高于全省水平,提前实现了“两个翻番”。2020年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服务业比重超过50%。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人均住户存款从4.5万元增加到7.3万元。
——深化改革激发出巨大活力。谋划开展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6项改革措施地方首创,22项获国家和省推广,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市场主体从23.6万户增加到40.6万户。
——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20名,年优良天数从149天增加到238天,衡水湖水质保持在Ⅲ类,主城区黑臭水体和农村纳污坑塘实现动态清零,广大市民看到更多蓝天白云、清水绿岸。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天然气日供能力从600万方增加到2000万方,主城区120公里高速外环围合贯通,石济客专建成通车,衡水迈入高铁时代。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民生实事由人大代表票决,每年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教育惠民工程、取暖季公交免费、老旧小区改造等广受好评,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野生动物园等标志性设施相继建成,农村清洁取暖、江水置换实现全覆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
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大战大考交出优异答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建立起扁平化指挥体系,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筑牢“三道防线”,坚持“三个关口前移”,仅用1个月时间就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治愈病例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社区传播零发生。选派68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509名医务人员支援石家庄和邢台。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深入开展“送政策、抓落实、帮企业、促发展”活动,制定“政策找企业”服务市场主体10条措施,稳住大的、支持快的、培育新的、帮助弱的,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全省较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稳固。坚持“项目不可替代”,围绕抓谋划、强招引、推前期、促开工、保投产,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等举措。强化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和全程帮办,实行周督月调制度,每年举办集中开工、观摩拉练和集中签约活动各3次以上。组建专业队伍开展驻点招商,锁定目标头部企业、目标科技团队、目标销售网络,常态化开展敲门招商。“招商之冬”系列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成功落地招商项目142个,总投资1202亿元。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30个,完成投资2326亿元,正大肉鸡全产业链、和平铝业、以岭现代中药产业化等大项目建成投产。发挥开发区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出台推动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30条措施,明确招商首位产业,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检验检测中心、表面处理设施等共建共享。开发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市高新区进入千亿元开发区行列。
(三)培优育新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搭起“四梁八柱”。立足实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升行动,工业设计实现省级园区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个全覆盖,发布丝网、皮毛、复合材料、工程橡胶4个产业指数,我市成功列入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千企转型”走在了全省前列。开展“政府陪行长走产业”活动,新增贷款投放1082亿元,养元智汇、瑞丰动力主板上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40.8%,高新技术企业从193家增加到5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3882家增加到7094
家,“一谷一港一中心”创新引领作用逐步显现。质量工作考核进入全省A级序列,域内中国驰名商标从19件增加到29件。
(四)强基固本抓好“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农业园区和“万元田”为抓手,调整农业结构、推进规模经营,与新发地、中化等开展战略合作,饶阳、安平获批创建国家农业园区,省级农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万元田”发展到30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从17个增加到121个。坚持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多目标统筹,科学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区,一体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水型城市创建、河湖整治连通工作。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地表水引蓄利用量居全省前列,完成地下水压采8.6亿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建成“四好农村路”1300公里,改厕64万座,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五)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质,美丽湖城更加生态宜居。着眼增强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补齐功能短板,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改造雨污分流管网691公里,新改建供热管网704公里,改造棚户区3.4万套。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开展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两馆一中心”建设基本完成,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洁净城市实现全覆盖,枣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景县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特色小镇创建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率先实施环保全口径差异化管控,落实河湖长制,实施《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实行“一河一策”精准治理,PM2.5浓度累计下降38.1%,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衡水湖、卫南运河故城段被评为“河北省秀美河湖”。
(六)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着眼改善营商环境、建立制度竞争优势,每个领域每年推出1-2项务实管用改革举措。“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书一证”“亩均效益”评价等改革全面推行。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率先组建并运行,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两项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地押云贷”“党建+信用+金融”等改革探索有效破解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抵押品不足难题,一大批“微改革、微创新”惠及全市人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重大机遇,实施与京津合作项目268个。强化外资、外贸、外经“三外联动”,累计完成外贸出口89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开放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七)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3万人,城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9436元和5031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调增59.7%和111.6%,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阜城县被评为全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深入推进,在全省首创功能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率先取消市域内转诊备案、市域外医院转诊手续,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十统一”管理,医联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小学生放学接送难、上优质高中难等问题明显缓解。一大批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化解,新建商品房开始推行“交房即交证”。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县、乡、村全部建有公共文化设施。省首届园林博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晋级“双金”赛事。深入开展“三基”建设年活动,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清零,法治乡村实现全覆盖,完成13个乡改镇。积极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等工作,平安衡水建设卓有成效。国防动员、双拥、军民融合、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统计、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
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进步。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推进“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等活动,建立完善市长例会、红黑榜制度,全面强化过程管理、节点控制、会商协调和跟踪问效,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2609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13万余件。
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本报讯 吴晓华说,当前,衡水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衡水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五年。刚刚闭幕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对于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只争朝夕的干劲,抢抓机遇,拼搏竞进,把大会描绘的宏伟愿景变成美好现实,奋力创造衡水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努力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建设产业兴旺的富强新衡水、创新创业的活力新衡水、崇德向善的文明新衡水、精致精细的善治新衡水、城乡隽秀的魅力新衡水、安定安宁的平安新衡水。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不充分这个衡水最大的问题,持之以恒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加快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通过各领域工作的“精耕细作”,让衡水人民感知实实在在的幸福、真真切切的美好。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中深化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创新、文化创新、生态创新和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建设京津冀创新支点城市,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四是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作为衡水发展的关键一招和根本出路,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建设,集聚各方资源要素,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多维度分析、多目标统筹,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一)坚定不移狠抓项目建设,以扩大有效投资夯实产业振兴强市的基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以大项目为牵引,要素和服务跟着项目走,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6.5%左右,到2025年突破1200亿元,投资超百亿元县市区达到7个以上。
实施“五个一百”产业项目。坚持以产业项目论英雄,以生成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导向,每年安排省市重点开工项目、续建项目、前期项目、谋划项目、技改项目各10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超70%。强化“管行业就要抓投资、抓项目”意识,细化实化市、县领导包联制度,深入开展“谋跑争促”活动,争试点、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建立招商对象、洽谈、签约、注册、前期、开工、入统7个项目库,形成梯次推进工作格局。同时,围绕“两新一重”,接续实施“3个10”双基项目,推进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邯港高速、衡德高速扩建等重大工程,稳住投资“压舱石”。
持续招大商引强企。压实党政“一把手”招商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市县联动,充实招商队伍,创新招商方式,完善配套政策,真正使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得好。突出产业链招商,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至少引进1家产业链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外资企业,争取在投资超百亿元项目上实现新突破。高标准组织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雄等重点区域投资推介会,办好衡水湖国际商务洽谈会、安平丝网博览会等活动,提高招商实效。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用、重奖招商“有功之臣”,掀起大抓招商、大上项目热潮。每年招商项目签约总额保持在1500亿元以上。
以优质项目推动消费升级。加快爱琴海购物中心、万达广场、铜锣湾中央商旅文化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新布局一批港货店、进口商品营销中心,建设特色步行街和夜经济街区,每个县城建设2个高标准特色商贸街区。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制定游客招徕奖励政策,结合争创衡水湖国家5A级景区建设特色消费场景和网红街区,整合衡水内画、武强年画、安马大营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京津冀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支持青竹画材、罗小蛋文创园等加快发展。加快衡东物流园建设,配套建设相关专业市场和服务设施,支持一批重点市场提档升级。扩大汽车、住房、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大力发展“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二)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开发区,以延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开发区承担着招引项目、引领创新、示范改革的重要使命,是我市发展的动力源。支持开发区首位产业链条式、集群式发展,推动“3+2”市域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形成、“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彰显,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名城。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突出规划引领,聚焦17条重点产业链做实链长制,形成“两图两库N指数”,现有的优势环节重在提质增效,环节缺失的明确招引对象和落地任务。突出技改升级,加快机器换人、产业换线、设备换芯、产品换代,重点骨干企业全部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突出设计增值,支持工业设计进园区、进企业,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发展到65家以上,工业设计成果应用300项以上,打造2-3个“设计+制造”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标杆。突出数字赋能,拓展5G技术应用场景,加快推进主要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突出业态创新,推广景县通用5G智慧灯杆、衡橡科技桥梁检测车、冀州卫讯输变电线路自动巡检等服务型制造模式,引导企业从单纯卖产品向既卖产品又卖服务转变。突出质量提升,加快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超20个。
提升开发区能级。坚持一区一特色,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扩区、托管产业片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区发展。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腾笼换鸟”,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门槛。以全员招商、薪酬制度、产业基金等改革为重点,推进开发区市场化运营。对13个开发区实行分档次考核管理,差别化配置资源,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市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500亿元。
提升骨干企业竞争力。让衡水企业大起来,实施“育龙工程”,集中资源培育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尽快解决有产业、少龙头的问题。让衡水企业强起来,引导和支持企业股改,力争实现5家企业主板上市。支持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单项冠军企业4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让衡水企业多起来,通过新建和“个转企”“小升规”等,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00家。持续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助企帮扶机制,让广大民营企业感受到政府服务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
(三)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农业大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稳定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食、经营主体提升三大工程,抓好4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85亿斤左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良种繁育等关键环节,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和知名种业品牌。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市(县)院(所)合作”“果蔬进京”“中化来衡”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提高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重点培育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个高端精品。围绕建设京城南菜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与北京新发地深化农产品产贮运销全链条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新增“万元田”1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农村电商,扩大名优特农产品线上销售,新建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科学规划,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扎实开展“空心村”治理,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实施“千百十”工程,每年完成1000个村庄整治、建设100个精品示范村、形成20个以上亮点镇(乡)区,新创5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更多搞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途径,培育以农民合作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参与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弥补开发区用地空间不足。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返贫机制,及时对边缘户进行有效救助。
(四)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建管品质,着力把城市功能做强、环境做美、特色做优,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
优化城镇体系。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留足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中心城市与县城、重点镇、特色小镇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支持武邑、枣强撤县设区,景县撤县设市,深州、安平、景县、故城发展成为Ⅰ型小城市,武强、饶阳、阜城加强县城建设,推动撤乡设镇、撤镇设街道,健全和完善户籍改革配套制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推动城市扩容提质。优化城市空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滨湖新区、高铁南站片区、河东旧城区、桃城西部新区等片区建设。畅通城市路网,谋划建设连通主城区各组团的快速路,改造提升主次干道,跟进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风貌,全力推进滏阳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打造文峰盈彩湾、衡桥月夜湾、龙眼赏晴湾等功能节点。桃城区发挥好城市经济“排头兵”作用,冀州区加快向主城区实质性转变,滨湖新区建设独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统一整修老旧建筑外立面,实施空中“蜘蛛网”专项整治和口袋公园建设工程,着力解决校圈、商圈、医圈路段拥堵问题,常态化开展违法建设治理行动,让城市更加清爽有序。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城市更新,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公共停车、充电桩、体育健身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造老旧小区503个、城中村38个。推进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强力整治易涝片区和积水点,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建设“智慧衡水”,开发医疗医保、交通出行、社区管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实行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一体规划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推行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做强做实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建立强校对口帮扶弱校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同质发展。
(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成果转化为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局部强势。以产业振兴的人才需求为牵引,聚焦吸引京津及发达地区创新资源,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平台,使衡水成为北方最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基地。
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和产学研精准对接工程,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8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加快产业创新步伐,采用“揭榜挂帅”新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京津研发、衡水转化”,实施协同创新示范工程,全面融入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年对接帮扶企业不少于100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产业细分领域谋划建设一批产业研发和创新机构,力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7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超过90家,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达到3个。布局“南北创新轴”,依托“两区”“五园”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促进京津科技资源与我市优势产业精准对接,推动经济内涵式增长。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需要出发,开展引才引智工程和衡水学子回归行动,大力引进培育行业一流创新团队。完善细化各类人才政策,发挥衡水生态优势和基础教育优势,规划建设人才公寓,解决好家属随迁、养老服务、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形成吸引各类创新创业英才的强大磁场。
(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以关键领域突围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依靠深层次改革畅通经济循环,依靠高水平开放汇聚优质资源,推动改革开放相互促进。
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制定《衡水市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深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乡融合、对外开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照单点菜”放权机制,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推行容缺受理,实现全域县、乡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坚持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建设网上“政务超市”,加快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网上办。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整合国有资源、资产、资本、资金,提高运用效率,支持市建投集团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金融创新产品。
构筑东出西联、内外联动全域开放格局。依托“一港三基地多园区”,打造“东西开放轴”,建设京南现代物流基地。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创新转化、制造协作、服务拓展、文化交融、要素循环等领域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编制雄安衡水协作区规划,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起步区5个专业园项目落地。支持优势企业绑定央企“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市场,带动出口基地优化升级,加快大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七)坚定不移优化生态环境,以绿色发展塑造城乡隽秀的魅力新衡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底色彰显发展成色。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联控,推动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强化重点河湖断面水质监管,推动涉水工业企业搬迁入园,所有建制镇和产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故城县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绿色防控经验,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水平。
抓好生态修复保育。持续开展“节、引、调、补、蓄、管”六大行动,巩固提升河湖连通成果,着力增引外调水,逐年增加地表水灌溉和生态蓄水,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严格用水管控,加快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23年全部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围绕“一湖九河、三区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实施河湖水系生态治理修复、大运河衡水段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逐步恢复衡水湖西湖湿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力争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创建产业绿色转型先行区。强力治理塑料污染,划定禁限区域和行业,支持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发展,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共建美丽家园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八)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以丰富公共服务供给让人民共享幸福美好。聚焦民忧民急民盼,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巩固全民参保计划,合理调整社保待遇水平。推进困难家庭和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建设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政策。
打造教育强市升级版。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80所以上,实现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高等教育转向应用型发展。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建成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高标准建设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谋划建设中铁电气化职业学院,加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
推进健康衡水建设。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完善医联体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功能,积极承接首都医疗资源疏解,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域二级医院升为三级医院,加快市疾控中心综合楼、市中医院和市三院新院区建设,哈院南院区建成投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市图书馆、群艺馆和县级“两馆”、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标升级,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文物资源发掘保护和合理利用。擦亮“董子文化、古冀州文化、运河文化”三大品牌,挖掘好、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积极发展冰雪、航空、马术等运动,用体育助力全民健康、凝聚向上力量。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好金融、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排查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网络安全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疆、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本报讯 吴晓华说,新一届政府受命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奋发有为建设“六个新衡水”的光荣使命。新时代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强化“施工队”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突出政治统领。更加自觉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切工作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对标对表,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衔接一致,一切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始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推进依法行政。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行政立法,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组织开展“八五”普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着力提高执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强化担当实干。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主动置身全国、全省寻标对标创标,弘扬干就干好、干就一流的衡水政风。倡导“严细深实快”作风,完善重项工作闭环管理、专班推进和红黑榜制度,强化目标导向、分级调度和过程控制,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持续开展“政策找企业”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带着责任和感情当好“服务员”。完善奖优罚劣机制,树立实干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更好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坚守清正廉洁。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项目、国有资产、公共资源交易等廉政风险点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规模,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今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局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势头。后几个月,我们将坚持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翻身仗,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重点城建工程建设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组织好衡水湖马拉松赛和市旅发大会等活动,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将言出必行,按时高质量完成20项民生实事,坚决兑现民生承诺,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市民的满意度上,体现在市民的笑脸上。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严格防控措施不放松,压实各级责任不懈怠,不断织密疫情防控网,持续抓好疫苗接种,加快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置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时代,我们有幸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开创衡水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