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衡水要闻

衡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综述: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文明成果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董楠
2021-01-05 17:36:37
分享:

  2020年12月30日,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衡水市以优异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河北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作为河北省最年轻的设区市的衡水,它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因“漳水横流”而得名,境内河湖纵横,水韵悠长;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乡,中国传统儒学藉“董生三策”由衡而新兴汇入中华文化主脉;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在衡水的安平县诞生,全国第一个农民合作社在饶阳县成立,红色血脉世代传承。近年来,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这座地处“黄金十字交叉处”的城市再次出发,焕发出新的迷人风采。

  从2018年新一轮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始以来,衡水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为目标,坚持“共建共享”的创建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综合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建机制凝聚合力

  市委、市政府胸怀发展大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高站位描绘创城蓝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高效的指挥体系、长效的创建机制、有效的工作制度,深入推进衡水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形成高效指挥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衡水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1个创建工作组,每年及时对创城指挥部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创建任务。实行主管市级领导统筹,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规范创建标准,明确考核机制,将工作任务按区域、行业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城管理网格。出台《关于建立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督查反馈机制的实施意见》《衡水市创建文明城市督导考核问责机制》《衡水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采取考核、督查、反馈、通报的形式,并树立“红黑榜”导向,形成压力传导机制,有效激发了各责任部门创建的内在动力,督促创建任务落实。

  健全有效的工作制度。衡水市还成立创城工作专班,持续稳固和充实创城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市直相关部门、文明单位及县市区抽调业务骨干到创城办集中办公,分为四个组,分别从事协调宣传、档案材料、督导检查、台账管理等工作,全面指导协调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创城中枢作用。制定了《创城办内设工作组职责分工》及工作管理制度,对各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开展,确保创城办工作有序进行。市创城办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督导组全天候对实地测评点位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台账组建立台账清单,下发督办卡,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形成检查督导常态化;材料组工作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定期收集创城材料,根据测评体系要求审核、整理、总结各类文档,确保档案材料规范准确细致齐全;宣传组定期总结推送创城工作动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不断健全监督宣传体系。为助推创城工作步伐,在原有的创城办督导组、文明城市义务监督员的基础上,市文明办在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了“创城网络监督平台”,开通创城热线电话和“文明衡水”官方微博,拓宽群众评价渠道,让更多群众拥有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同时组织电视台记者全程参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督导工作,对督导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曝光。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建立“点、线、面”工作模式,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创城监督反馈工作体系。

  创城为民得实惠

  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统领,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便民之举、利民之策实施,衡水市的有形颜值和无形气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渐加强,市民生活质量、文明素养逐步提高……

  大力整治城市乱象。2018年以来,衡水市主城区楼顶大型户外广告全部拆除“清零”;改造提升、规范设置沿街门店牌匾5300块,面积46000余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城区广告牌匾的管理规范,达到了特色鲜明、简约有序、整齐美观的整治效果,城市广告牌匾治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大力开展市区拆违治乱,拆除违规建筑,清理城市空间,2019年,共拆除违建118处,面积5.1万平方米。

  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2019年5月1日,大庆路、人民路贯通工程顺利通车。2019年9月底,市区前进大街、人民路、育才街、中华街等主干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全部竣工。2020年以来,先后对主干道路进行维修维护4000余处;完成道路挖掘恢复60余次;完成100公里道路隐患排查。同时对全市13000余盏路灯及路灯用电设施进行日常维修、维护,全年保证了亮灯率99%以上,设施完好率98%以上,主干道路装灯率达100%。

  不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实施滏阳一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加强绿地日常养护,为迎接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和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在园博园、前进大街、榕花街、火车站广场等重点路段和重要节点,修复、新建大中小型鲜花雕塑。对园博园内花街、绿雕等部分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和增植补植,加大广场游园的改造提升力度。

  持续改善市区水环境。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9年9月,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清零”目标。去年以来,衡水市实施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确保城市“血管”通畅,截至2020年8月底,市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规模已达到248公里,占年度改造任务的103%。

  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衡水市将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提升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的三方协同模式,开展了环境治理改造、房屋修缮改造、设施完善改造、整合邻近小区、整合物业资源等多项工作。2018年全市改造提升50个老旧小区,涉及3400余户;2019年全市改造提升126个老旧小区,涉及16690余户;2020年全市改造小区72个,涉及10600余户。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促进居民幸福升级,正变成现实。

  扎实推进便民市场建设。衡水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投资,着力改造和新建生鲜超市、菜市场及农贸市场。去年年底前,13个便民市场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不仅设施齐全、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也更加亲民。

  稳步推进公厕改造提升。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厕,对既有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城市公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设备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截至目前,主城区(包括桃城区、高新区)共拥有公厕167座,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既方便了市民,又扮靓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文明。

  优化公共交通发展工程。2016年起,衡水市推出在供暖期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政策,2018年更是将免费期增加到6个月时间。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在缓解城市拥堵、提升空气质量方面效果明显。2020年,衡水市新开辟微1路、微2路两条微循环城市公交线路,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同时,乘车可用支付宝支付、50分钟内二次换乘免费或优惠、开通4条“大站快车”线路、继续享受“1分钱乘车优惠”等一系列优服便民惠民措施,助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增强城市“软实力”

  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文明养分。衡水市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统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深化道德实践,强化市民文明素养养成,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每年6月29日的“党员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日”,衡水市四套班子领导以普通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带头深入基层,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市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注册志愿者达到40余万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个,专业志愿者团队1000余支,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300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0余次,推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00余例,“好人”队伍不断壮大。“星星火爱心联盟”、爱心联合会、衡水好人网、春晖义工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爱心企业,纷纷开展助学、助残、助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政府引导、党员主体、企业参与、社会联动为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善行义举成为全市人民的一种自觉行为。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开展“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系列活动,集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等19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以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推选命名为载体,倡导和弘扬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风尚,提升全社会信用水平。桃城区金阳托老健康中心等60个单位被命名为“诚信单位”,枣强县胜利北路等9个街区被命名为“诚信示范街区”,深州市鸿泰大酒店等214个门店被命名为“诚信经营示范店”。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衡水市不断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水平,擦亮城市的每一扇便民“窗口”,时时处处向市民传递着融融暖意。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批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结束了没有大型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剧院的历史,成为了衡水靓丽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衡水保利大剧院每年不少于60场国际国内经典剧目演出,让广大群众分享衡水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衡水市图书馆作为全国首家采用社会化运营的地市级图书馆,真正成为了广大市民的“城市书房、精神家园”。不仅是主城区,各县市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公共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目前,衡水市12家图书馆、12家文化馆、114个乡镇文化站都达到了免费开放的水平。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17个,覆盖率98.4%。市群艺馆持续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公益培训水平。组织全市各级文艺团体,积极开展“七进”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衡水市出台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责任分工方案》《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责任分工方案》。深入开展“厚德衡水”主题实践活动、“寻访身边雷锋”“时代新人·衡水好人”推选等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124场、文艺巡演433场,收集主题征文265篇。在市县媒体开设《德耀衡水》专题专栏,发挥阵地作用,深化教育引导。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在“学习强国”衡水分平台推送稿件655余篇,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衡水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培养“四个自信”坚定的青少年。全市近80万中小学生利用重要纪念日、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锻造了广大未成年人向上向善、忠于祖国、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榜样引领,打造“道德高地”。衡水市推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全国“最美奋斗者”3人,中国好人17人,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第七届衡水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2名,“燕赵楷模 时代新人”4人,选树“抗疫先锋·衡水好人”25名、“抗疫·最美医护”72名、“最美家庭”100个,激发了群众心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精神动力。出台一系列礼遇道德模范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道德模范、燕赵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模范的帮扶礼遇制度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作用,邀请林秀贞、王萍、陈奇峰、郝宏银、史振平、马红等各级各类道德先进典型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活动60场,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展20场,制作道德模范事迹展牌1200块,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真正走到群众身边,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道德高地、大爱衡水”城市品牌进一步彰显。

  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靓丽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融汇成衡水的文明“底色”,彰显出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458万衡水人民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

  伴随着一步一个脚印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擦亮的不只是衡水市的城市品牌,处处盛开的文明之花,将孕育出更丰硕的共创、共建、共享幸福之果,凝聚起全面小康的精神力量,为小康生活增添更多亮色。(记者 董楠)

关键词:衡水市,文明城市,文明成果责任编辑: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