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衡水市以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要素聚集“新高地”为目标,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等“国字号”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吸引朱日祥、潘永信两位全职院士和三名外籍院士来衡,引进齐涛、姜玉雁等10余个科研团队,推动200多家中小企业与中航五院、哈工大、河北工大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科技合作,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科研机构整体引进。衡水高新区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12个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中科院40多位专家长期在衡工作生活。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5万吨试验线项目、中科同创道格赛尔镍基新材料绿色制备技术中试线项目、中科衡发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超临界二氧化碳项目等正在陆续落地。衡水新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水基改性丙烯酸复合乳液及其工业工程涂料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等5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突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产业园一体布局。投资1亿元的衡水科技谷一期,建成了绿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节能环保4个中试平台。二期24万平方米的高端装备科技园、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园、生命健康科技园已基本完工,项目正在入驻。中科恒道衡水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电磁探测系统,已完成2套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组装测试。中科汉禧生物科技园项目,已完成生物提取平台建设,正在申请生产许可证种类增项事宜。依托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北京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而建的衡水创新港,已有5个企业投产运营,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衡水科创中心的千人发展研究院、高技术纤维研究院、基础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其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衡水高新区按照股份制合作和上市发展的思路,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同组建了河北中科同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衡水高新区负责提供科技平台建设与科研资金支持,并免费提供办公实验用房、公司厂房及专家公寓等。中科院等研发机构实行技术入股,对科研团队和带头人给予现金奖励、股权激励等,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采取“一项目一公司,一公司一基金”的运作模式,相关基金及时跟进,保证高科技项目落地不差钱。
突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各县市区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合作。2019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6家,超额完成任务目标36家,总数发展到44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65家,总数达到5636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5家;全市新增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7家,总数达到11家,占到全省新增数量(全省22家)的近三分之一。衡水高新区、景县高新区分别荣获“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先进开发区”和“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开发区”称号;故城农业科技园区、深州农业科技园区晋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推动景县、安平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由C类跃升至B类,桃城区、饶阳县、故城县科技创新能力较上年度均实现5个以上位次提升,获得省专项奖励1100万元。
突出创新生态优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衡水市推动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三十条措施》等对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财税体制、土地出让金分配等问题,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列支不低于5000万元的预算,支持衡水科技谷建设。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5.57亿元,占比1.41%,居全省第一位。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丰泽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桥梁支座全智能流水线;奥笛柜业公司与中航五院合作,投资3700多万元,建设保险柜智能化生产线等。(记者 张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