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高新区组织人事劳动局立足区情实际、主动担当作为,精准服务企业生产,为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着力建设人才高地,聚集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该局秉承“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将人才资源作为高新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支撑,以衡水科技谷建设为抓手,集聚高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朱日祥、孙毅、姜玉雁等10位两院院士,胡克平、曲景奎等20多位研究员的成功入驻,为衡水高新区的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扎实地推动了一系列产业变革。依托院士团队实施创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是衡水市及衡水高新区与中科院战略合作的重要“硕果”,由朱日祥等6名中科院院士牵头推动,6名院士合作参与1个项目、院士直接担任法人,项目规格之高在全省也极为罕见。该局将这个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力向省市推荐,该项目入列2019年河北省人才强冀工程重点人才项目,是全市唯一一个产业项目,朱日祥院士、潘永信院士通过“河北省全职引进高端人才认定及落实资助政策审批”获得省级资助资金2400万元。
在对外“引才”的基础上,该局积极实施“育才工程”,全力向国家、省、市推荐,争取区内更多高层次人才(团队)进入国家省市“行列”。目前,衡水高新区20人获得燕赵英才服务卡(A卡),17人获得湖城英才卡(B卡),6位省管专家经过考核继续延续管理。依托衡水科技谷集聚产业高端人才、培育双创人才服务京津石衡创客联盟两个人才项目分获市级重点人才项目一、二等奖,获得奖励扶持资金40万元。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去年全年培训传统产业人才5000人次;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培训90人次;引进传统各类产业人才240人。柔性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1800人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领域各企业引进各类人才400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各领域人才1800人;培养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7人;培养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3人。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位居全市第一位。
全力推进劳动力就业,积极搭建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他们坚持将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落实衡水市《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并开发岗位扩大就业增量,稳企业、稳岗位,强培训、促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员等不同群体,分类精准施策,提供有效扶持措施,为做好保就业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加强统筹调度,对衡水高新区22家重点企业建立24小时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选派工作人员担任人社服务专员,下沉企业一线,准确掌握企业用工信息,通过本地挖潜、定向跨区域招聘、有组织输出等方式满足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搭建双选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人事劳动局自2020年2月10日至6月30日开展以“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为主题的衡水高新区2020年春季网络招聘活动,现已举办25期春季网络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同时在衡水人才网官网和高新区微信公众号及高新区官网三个平台同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和城乡劳动力就业意愿。在此基础上,组织区内20余家用工单位参加“2020年京津冀大型网络招聘会”,面向区外引进人才,保障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百日免费线上培训行动”,提供各类实用型、多样化线上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向未就业大学生和需求企业双方进行对口互推,精准投放,提高对接有效性,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劳动力就业难等难题,为区内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认真落实社保减免政策,助力企业平稳生产,保障域内参保企业权益。一是严格政策落实,精准把握政策标准,坚持“应免尽免、应减尽减、该缓则缓”的原则,通过“免、减、缓、返、优”五种方式相结合,多措并举,确保企业享受减免惠企政策红利,纾解企业困难。截至5月底,共计减免企业社保费2598万元。二是强化辅助举措,充分利用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标准最高可提至上年度缴费的100%。按省、市下发的参保企业稳岗返还文件精神,变“企业找补贴”为“补贴找企业”。截至5月底,共计为区内符合条件的161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三是简化经办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免社保缴费政策为契机,借助人社大数据,简化社保登记、核定、申报等经办流程,推行“不见面”服务,实现“政策敲门”,第一时间将政策推介给企业并详细解读工作流程,确保企业“证好办、户好开”。截至5月底,全区养老保险扩面181户1934人,失业保险扩面174户556人,工伤保险扩面168户644人,各项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完成情况均居全市前列。(仁师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