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衡水要闻

衡水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
2020-06-10 09:52:06
分享:

  5月28日,衡水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询问。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通过不同形式跟踪监督脱贫攻坚工作。10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询问。市政府副市长刘玉华同志,市扶贫办、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医保局、财政局、水利局9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应询。委员和代表们敢“询”敢“问”,所提问题紧密结合实际,回应了群众呼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紧扣工作开展情况,结合承担的职能职责和有关政策规定,实事求是地作了回答,体现了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达到了推动工作、凝聚合力的效果。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在强化政策落实、抓好产业带动、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补短板、强弱项,抓巩固、促提升,特别是把脱贫攻坚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推进,确保衡水市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确保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衡水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一直保持“好”的等次,衡水市是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面临最终大考,目前衡水市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市政府副市长刘玉华:自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6个贫困县分两批于2017年(武邑、饶阳、阜城、枣强)和2018年(武强、故城)先后脱贫退出;至2019年100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完成18.5万人脱贫。在推动脱贫攻坚过程中,衡水市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攻坚责任。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景武书记带头落实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等制度,市领导带头落实包联责任,1001个贫困村全部派驻了驻村工作队,按规定落实帮扶责任人13800名,市、县、乡、村逐级签订脱贫责任书,强化对县工作督导,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二是突出民生保障,精准落实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方面。提高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贫困患者自付医疗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在全省慢性病病种“18+4”的基础上,增加普通慢性病9种、重症慢性病1种。每年集中组织贫困户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对慢性病患者及时给予认定。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教育扶贫方面。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政策全面精准落实,贫困家庭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危房改造方面。优先对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2016年以来共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264户。安全饮水方面。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方面。认真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积极推进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全市确定贫困人口供养中心59所,有2311人实现集中供养。

  三是注重持续增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着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建立了“3+X+1”的产业就业扶贫模式。“3”即:“菜链”“牛链”“禽链”三大扶贫产业链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建设扶贫奶牛养殖基地55家,建肉鸡、鸭养殖小区50个。“X”即:实施多项产业就业项目。阜城西瓜和高粱、枣强金银花、故城中药材、深州林果、安平白山药等产业均取得较好发展;开发保洁员、护林员、水站管理员等各类公益岗位13700个。“1”即:光伏扶贫产业。全市建设集中式、分布式和村级光伏电站共254.28兆瓦,共带动贫困户27528户。着力推进科技扶贫。围绕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产业,建立涉农院士工作站7家,合作开展科技研发项目24项;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463人,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7项。着力推进金融扶贫。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118个乡镇(街道)4260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扶贫框架合作协议,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着力推进社会帮扶。深入推进“双百扶贫”,610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1个贫困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虽然衡水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还面临一定困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全市脱贫人口达6.6万人,部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足,做好这部分人的后续巩固提升、防止返贫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扶贫产业发展不是很平衡,有的县扶贫产业多为短平快项目,缺乏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产业,在推进长效产业发展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年上半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要求,请问衡水市如何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市扶贫办负责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衡水市剩余贫困人口还有769户1705人,我们围绕人均纯收入2020年6月底达到4000元以上和“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落实落细帮扶措施和扶持政策,推动剩余贫困人口如期高质量脱贫。一是实行“一户一案一台账”管理。我们为剩余贫困户每户根据致贫原因及帮扶意愿,因户因人施策,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脱贫方案。通过全面系统梳理统计剩余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产业、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措施、收入和补贴等情况,为每一户建立扶贫脱贫台账。二是落实“一督一包八帮扶”措施。强化市领导干部督导,统筹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对剩余贫困人口包联全覆盖,严格落实包联责任、帮扶政策,不脱贫不脱钩。通过帮扶责任人“直接帮”、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派出单位“援助帮”、行业部门“政策帮”、民营企业“结对帮”、社会组织“爱心帮”、村“两委”干部“带头帮”、亲戚邻居“情感帮”的方式,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退出指标全部实现。三是强化兜底保障。全面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剩余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对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做到应养尽养。

  截至4月底衡水市剩余贫困人口三保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产业覆盖率超过300%,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全部实现就业,人均纯收入达到6262元。

  追问:在完成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衡水市在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市扶贫办负责人:2020年下半年,衡水市将消除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制定了《关于切实做好精准防贫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衡水市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工作方案》,重点落实重大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助残帮扶救助、产业扶持等防贫措施,特别是各县市区全部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和防贫保险,防止返贫致贫。二是建立防贫监测预警系统。我们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防贫工作中的应用,率先在全省建立起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系统,将建档立卡户、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针对致贫风险科学设立预警线,对发出预警信息、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启动救助程序,落实救助措施,防止返贫致贫。三是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不断完善落实后续扶持措施,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提升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返贫致贫。

  三、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产生不利影响,请问衡水市在解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方面是如何应对的?

  市人社局负责人:针对这一问题,市人社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影响。一是及时应对,周密部署。2月13日印发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3月份,全市开展了“就业扶贫突击月”活动,市人社局制定了《“就业扶贫突击月”活动工作方案》,会同市扶贫办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就特殊时期特殊人群给予特殊政策,主要包括稳岗补贴、开发临时公岗等,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返岗。3月30日召开各县市区局长、主管局长参加的工作会议,对就业扶贫等重项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二是积极指导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各县市区人社局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指导扶贫企业和车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安排生产计划、生产进度,严密组织产品运用和原料采购。目前全市12个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吸纳9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保障不能及时返岗的贫困群众临时性就业,疫情结束或企业复工后再帮助他们顺利返岗。高峰时全市曾安排519名未返岗劳动力通过临时公岗就业。四是深入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整合全系统力量资源,指导各县市区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新媒体及时将就业信息向社会公布。截至目前,先后有571家企业在衡水人才网、河北公共招聘网注册并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各类招聘岗位26000余个,已有8000余名求职者通过“衡水市春季网络招聘会”实现就业。各县市区将招工信息向驻村工作队推送,引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尽可能网上办、自助办,努力降低疫情给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的影响。

  通过积极有力的措施,截至目前,全市贫困劳动力18000人(含边缘户劳动力1621人),有就业意愿的12841人全部实现就业。

  四、脱贫攻坚工作中住建局对落实“三保障”方面的住房安全保障是怎么做的?还存在什么问题?

  市住建局负责人:

  (一)工作落实情况

  在落实“三保障”政策中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从2019年12月份到今年2月底对全市113个乡镇、4900个村、1061503户农村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摸排出308户农村危房,已于4月20日全部改造完成,比省厅要求时限提前10天。衡水市从2009年至今共计改造农村危房50662户,其中2009年至2016年共改造43975户,主要针对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等住危房户;2017年至2020年共改造6687户,主要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住危房户。全市353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施过农村危房改造的有4264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满意度。

  今年5月13日,故城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村级核验先行试点县,是全国仅有的4个试点县之一(河北省、云南省、青海省、陕西省各一)。试点工作主要是从5月15日开始对故城县全部45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情况开展现场核验,并将准确、完整的信息在7天内全部精准录入相应信息系统。故城县通过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2天完成了所有建档立卡户住房信息录入工作。

  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调度及督导

  市住建局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协调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统一安排。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传达省、市领导最新指示精神并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同时加大了对各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督导力度,围绕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等进行重点检查,认真听取各地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度

  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的危改相关政策。根据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衡水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工作制度。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分类补贴办法和兜底解决办法,根据改造户贫困程度和改造农房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倾斜或兜底的办法,解决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问题。

  3.落实政策宣传及人员培训

  市住建局和各县市区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向农户答疑解惑等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一是结合进村扶贫、危改进度监督检查、住房全面排查等工作,多措并举广泛宣传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有效提高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在政务信息网发布了危房改造的各项政策,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三是对各县市区进行政策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了各地农村危房改造相关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4.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质量检查专项行动工作

  市住建局按照《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质量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印发《2019年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检查专项行动各县交叉互查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对全市35353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50662户危房改造户改造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检查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不能及时了解掌握4类重点对象房子的变化情况。房子和4类重点对象是动态变化的,建议各县市区尽快建立4类重点对象信息共享和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机制。

  五、衡水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义务教育阶段是如何做好“控辍保学”和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在全面落实“三免一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方面是如何做的?

  市教育局负责人:市教育局聚焦脱贫攻坚战略,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任务,重点采取了三项措施:

  1.提高站位,切实把做好控辍保学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是高度重视,设立专班。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局党组定期专题研究教育扶贫和重要问题,2018年以来,局党组召开涉及教育扶贫会议25次,先后召开工作调度会19次,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抓、分管科室具体抓,把教育扶贫同教育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二是出台政策,完善机制。制定出台《衡水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教育领域脱贫防贫长效机制措施》等涉及各类学生资助、控辍保学、教师待遇文件33件,保障了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强督导,跟踪问效。严格落实局领导班子包县调研督查工作措施,局长、副局长定期到分包的县市区、市直学校指导督查教育扶贫工作。班子成员定期到对口帮扶村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8年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0.69万人次,落实资助资金1.17亿元。2019年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5.4万人次,落实资助资金1.18亿元。

  2.突出重点,着力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一是建立台账,联保联控。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对去年通过全国大数据比对出的996名疑似辍学学生,今年再次进行逐人核查,没有发现失学辍学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3040名适龄残疾儿童进行信息核查,其中在特教学校就读488人、随班就读1595人、送教上门957人,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不失学辍学。二是今年将545名剩余贫困人口和防贫对象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建立控辍台账;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逐一排查建档立卡等6454名困难家庭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确保同步参加线上学习。三是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建立资助台账,加强学生资助信息比对和政策宣传,确保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5562名学生全部落实资助,重点关注242名剩余贫困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和303名防贫对象在校学生情况,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2018年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52103人次,发放补助资金6241.1万元。2019年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86085人次,发放补助资金4882.2万元,其中秋季学期开始资助非寄宿制困难家庭学生4197人,补助生活费106.2万元。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失学辍学学生。

  3.全面覆盖,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三免一助”政策。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衡水市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实施细则》等文件,规范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的程序、流程、标准和时限以及政策宣传、资金配套落实等问题,将“三免一助”政策进行链接或登载政策宣传解读,学生填报入学报名信息同时填报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实现“三免一助”政策全面落实。2018年度落实资助7004人,免除学杂费1016万元,2019年度落实资助7257人,免除学杂费1076.7万元,确保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建立资助台账,并按政策要求全部落实到位,做到应助尽助。

  六、近几年,衡水市在发展壮大扶贫特色产业上是如何做的?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近几年,衡水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扎实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力培育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衡水市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了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各县市区实现了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主导品种、户户有增收项目,产业扶贫体系基本形成。每个贫困县都培育了1至3个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扶贫主导产业。

  武邑京东“跑步鸡”电商扶贫模式、饶阳产业基地扶贫模式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推广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故城“构筑‘五金’扶贫产业大格局”、阜城“创新机制统筹管理小高粱变身扶贫大产业”、武强“依托龙头筑产业四重收益保增收”三大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全省第二批省级推广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在全省推广;武邑京东“跑步鸡”项目入编国务院扶贫办《2018年产业扶贫案例选编》;武邑“跑步鸡”、武强奶牛、饶阳葡萄、阜城高粱入选农业农村部“一县一业”扶贫产业典型,其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追问:当前通过产业帮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方面还存在什么短板?今后努力方向?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近年来,衡水市坚持把谋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作为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真正脱贫。据统计,2020年全市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共91个,总投资3.2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24954人次。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衡水市特色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贫困户的持续稳定增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通过产业帮扶带动防贫对象增收,防止脱贫户返贫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防贫对象的产业帮扶力度,根据防贫对象的产业发展意愿,积极组织实施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拓宽其增收渠道。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防贫对象,支持其参加与生产相关的经营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并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动其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对因市场因素、自然因素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对其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切实解决其生产发展和产品滞销等难题。

  七、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围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衡水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健康扶贫是怎么做的?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的打算?

  市卫健委负责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卫生健康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简单地说就是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和有制度保障看病。

  (一)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衡水市卫健委系统在健康扶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崔海霞任组长,卫健委、扶贫办、医保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残联等13个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衡水市健康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全面加强对健康扶贫工作的统筹领导。

  二是全面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工作。2018年衡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和健康管理的意见》,连续3年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三是全面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报销结算。一方面对符合医保规定住院条件的参保农村贫困患者,持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和扶贫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证件)办理住院手续,免交住院押金。另一方面医保、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参保农村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县域内“一站式”报销结算制度。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报销结算窗口,集中办理参保农村贫困患者住院费用结算,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

  四是扎实推动以“三个一批”为重点的各项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落实。2018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救治工作。2019年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在原21种大病的基础上,新增4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达到25个病种。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救治大病患者5177例,救治率达到99.34%。2020年6月起又增加5种大病,将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

  五是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加规范,履约更加到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在对全员开展签约规范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与履约服务流程,确保了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截至目前,全市常住人口签约人数118.4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05.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了应签尽签。

  (二)目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仍然不足,部分县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运行,儿科、产科和医技人员比较缺乏。二是村医老龄化问题严重,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村医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大力招聘年轻医护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从衡水市实际情况看,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待遇,合理提升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保障体系。

  2.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基本设备配备和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和“乡村一体化”管理。

  3.坚持做好预防“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按照“应治尽治”要求,开展贫困患者大病集中救治工作,确保发现一例、建档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同时全面落实责任分工,紧盯边缘户和不稳定户的健康情况,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能让这部分人群因医疗费用问题返贫。

  4.实施挂牌督战,全力做好普查备战工作。制定《衡水市2020年健康扶贫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实施方案》,按照6项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开展“回头看”、挂牌督战等工作,全面查找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情况,查漏补缺,积极整改,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县(市、区)和贫困人口超过20人的村,逐村逐户逐人核实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不留死角。要进一步聚焦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县域医疗机构“三个一”、医务人员“三合格”服务能力“三条线”要求,确保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制度。

  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贫困人口是怎样贯彻落实医疗保险政策的?

  市医保局负责人: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始终将医疗保障扶贫脱贫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盯住参保全覆盖、慢病有保障、结算“一站式”精准发力,三重保障制度持续巩固,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一)坚守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底线。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是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核心任务。2020年按照省医保局统一安排,上线贫困人口信息模块,建立参保数据与贫困人口数据定期比对机制,根据扶贫部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名单,确保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二是严格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实现了贫困人口应参尽参,应助尽助。截至目前,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912人参保,参保率100%。

  (二)保障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待遇精准到人。精准落实门诊慢性病待遇。在河北省18+4种慢性病的基础上,衡水市增加普通慢性病9种,重症慢性病1种,达到27+5种慢性病。其中27种普通门诊慢性病,年度报销封顶线6000元;5种重大慢性病,年度报销封顶线15万元。各县市区医保经办机构进一步优化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流程,压缩认定时间,实现随来随受理,每月一认定,确保了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及时享受待遇。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门诊慢性病患者34632人,实现了应纳尽纳。2019年慢性病报销199902人次,报销金额5214.03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0.51%,实际报销比例85.75%。

  (三)持续拓展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范围。建立了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制度。2018年实现了市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2019年5月份在全市改造使用河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费用全省统一结算单,2019年11月份开通全国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报销结算,让贫困人口对待遇报销情况一目了然,报销方便及时,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满意度。2019年住院报销30037人次,通过“一站式”报销住院费用1.62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7.6%,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2.55%。

  九、几年来市财政局是如何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监管的?

  市财政局负责人:近年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助力脱贫攻坚。2016至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4.2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9.33亿元,省级资金8.34亿元,市级资金1.78亿元,县级资金4.8亿元。6个贫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共计34.65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为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建章立制、动态监控、监督检查、公开公示、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健全扶贫资金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以严格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为出发点,先后制定出台了《衡水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衡水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细则》《衡水市扶贫资金监督管理追责办法》,印发了《财政扶贫资金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制度促管理,用制度推动责任落实。

  二是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建成和运用全过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做好扶贫资金录入、分配、绩效指标登记等工作,确保数据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强化平台运用,提高监控效率,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运行中出现的偏离使用方向、偏离绩效目标指标的问题;督促各县认真执行“四联签”资金拨付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将扶贫资金检查列入财政监督年度重点任务,定期组织实施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涉农资金闲置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抓好扶贫资金公示公开。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开设“扶贫资金政策专栏”,落实“两个一律”公开要求,严格实行“谁分配、谁公开”的原则,及时公开各项财政扶贫资金安排分配情况和扶贫政策。同时加强对县级财政部门的督促指导,做好扶贫资金信息公开、落实对乡村两级资金项目的公示公告,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全面、准确更新。

  五是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使用、绩效清单。按照政策导向,以县为单位,逐乡逐村逐户列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清单,搞清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十、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衡水市水利部门在饮水安全工作中是如何做的?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工作有什么设想?

  市水利局负责人:市水利局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饮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1.加快改水降氟,保障饮水安全。根据省卫生健康委调查结果,到2018年底,衡水市有5个县区608个村36.36万人饮用水氟超标。对此,通过江水置换、建设健康水站、安装净水机和水厂降氟设备以及送桶装水到村等措施,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有效解决了农村饮用水氟超标问题。

  2.推进农村生活水源置换。2016年以来,枣强、景县等9个县区实施了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累计投资10.81亿元,受益人口154.79万人。今年启动实施农村生活全域江水置换工程,桃城、饶阳等8个县市区积极争取2020年度省级资金2.9亿元,年底前工程可全部完工投用,新增受益人口62.17万人。冀州、故城等7个县市区正在积极自筹资金,实施剩余115.25万人口江水置换,力争年底前基本完工。

  3.加强工程运行管护。逐村明确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人、水利部门监管责任人和饮水工程管护责任人,实现了农村饮水责任人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专业化管护,桃城区、枣强县、饶阳县、故城县4个县区已组建专业化管护机构,成立专业化管理队伍,其他县市区也正在抓紧编制组建方案,确保9月底前完成管护机构组建。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原则,各县市区实行农村居民生活计价用水,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面完成定价,水费收缴率已达到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市尚有8个县市区905个村实行单村供水,有的单村每次供水时间较短,只有1至2个小时,还有的单村供水时间间隔较长,甚至达不到每日供水。二是部分农村人口饮用水氟超标问题采用临时性措施解决,今年需通过江水置换完成剩余6.61万农村居民的改水降氟任务。

  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有偿用水意识和对饮用高氟水危害的认识,逐步消除单村供水,提高供水频率和时长,对于接入农村集中供水水厂的,力争实现24小时供水;短时间内暂不具备接入集中供水水厂条件的,确保每天放水不少于一次,每次放水时间不少于3小时。年底江水置换覆盖所有高氟人口。2021年底前实现江水村村通,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市政府副市长刘玉华表态发言: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围绕脱贫指标,细化帮扶措施,确保上半年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二是防止返贫致贫。用好防贫监测系统,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落实救助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三是巩固脱贫成果。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不摘”要求,不断完善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努力提高脱贫质量。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衡水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专题询问责任编辑: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