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王林红 通讯员 赵伟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5月22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在衡水湖马拉松广场举办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河北贡献。
活动现场设置了宣传展板,向人们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我们应积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广泛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衡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导者、践行者,用行动去体会和爱护绿水青山,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通过这次‘生物多样性日’的活动,让大众能够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生物情况,对接下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帮助。”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近年来,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衡水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建立自然保护地,不断加强衡水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365公顷,衡水湖面积7500公顷,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华北之肾”“东亚蓝宝石”等诸多美誉。保护区具有水域、滩涂、沼泽、草甸、林地等多种自然生境,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
到目前为止,共记录到鸟类324种、植物538种、昆虫535种、鱼类34种、两栖爬行类17种。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京津冀地区,保护区内良好的水体和植被,不仅可净化空气,降低环境污染,涵养水源,还能有效改善衡水湖周边及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
为有效改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衡水市积极与中国环科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衡水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对衡水湖的植物、鱼类、鸟类等进行全面监测,基本掌握了鱼类资源的现状,摸清了衡水湖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分布和面积。通过实施中德财政合作“生物多样性及自然资源保护项目”的子项目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将在衡水湖小湖隔堤东西段北侧湖岸线进行示范性恢复。通过生物多样性重建,把衡水湖中的梅花岛改造成一座自然体验岛,让梅花岛成为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宣传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提高全社会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