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视点

记河北省道德模范、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双星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王铁卯
2018-10-15 09:05:08
分享:

脱 贫 致 富 的 圆 梦 人
——记河北省道德模范、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双星

  

  市扶贫和农业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兼阜城县农业开发扶贫办主任李双星,曾是阜城县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后来,他毅然选择了扶贫岗位,

  十几年如一日,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十几年来,李双星先后帮助152个贫困村发展棚菜种植,创造销售效益18亿多元,使6.7万名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由600多元提高到5000多元,被广大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李扶贫”。

  做人上的“官”与“民”

  李双星始终坚持“一条板凳话真情”、一心一意为群众、殚精竭虑抓扶贫,在“官”与“民”的角色转换中改进作风、成就事业。

  2002年4月,李双星就任阜城县扶贫办主任。经过一番调查,他把设施瓜菜种植作为全县的主导扶贫产业,将漫河乡(现漫河镇,下同)前八丈村和倪庄村作为种植大棚西瓜的试点。第一次搞大棚西瓜试点,李双星的压力比种植户还大。他专门从山东寿光请来大棚能手长期驻村指导,自己天天往大棚里跑,生怕有半点闪失。2003年4月,一场暴风雨突袭了漫河乡。西瓜大棚里一片狼藉,柱子东倒西歪,棚膜被刮得七零八落。李双星第一时间赶到,带领村民及时抢修瓜棚、采取补救措施。当年,两个试点村的大棚西瓜都获得了丰收,每亩收入达4000元。

  在李双星的世界里,时间好像从来都不够用。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或深入到贫困群众的田间地头,或接待贫困乡村干部群众;白天有做不完的事,晚上还要到贫困村讲学授课。他的“夜晚扶贫会”,成为广大贫困户了解政策、掌握技术、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每年,在田间地头听过他讲课的干部群众都超过千余人次。

  李双星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情怀,换来了扶贫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畅通了干部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实实在在赢得了民心民意。

  创业上的“实”与“新”

  为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李双星先后推行瓜果间作、瓜菜间作等多茬种植模式,最大限度利用棚室空间。在李双星的指导下,蒋坊乡李城寺头村试点黄桃大豆间作。黄桃两三年结果,大豆当年获得丰收。李城寺头村村民种植的180亩非转基因大豆平均亩产350公斤,做种子的大豆卖到30元/公斤,商品大豆卖到6元/公斤,多年的贫困村一下成了致富标杆。

  要想增收致富,销路很关键。为保障农产品销得出去,2015年,李双星牵头成立了阜城现代农业协会,专门负责帮助农户找销路。目前,他们已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门头沟康依家连锁超市等25家单位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实现了农超对接。

  为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给贫困户系上双保险,李双星引入该县的龙头企业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实施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试点项目。贫困户用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可获得不少于入股资金10%的分红。益彰公司还与贫困户签订合约,保底收购他们种植的大豆。

  李双星的“奢”与“抠”

  李双星常以“吾日三省、清正干事”为座右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处处体现出一名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清正品质。

  熟悉李双星的人都知道,他大方慷慨、乐善好施,把帮助群众、接济贫困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和自觉习惯。阜城县王集乡前金庄村发展棚菜生产需要打深井,他自掏3000多元购买前期物资设备。同时,他对自己却严格要求,对亲属子女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多年来,他始终把扶贫款当作“保命钱”,从未乱花一分钱,即使在办公经费的使用上,也是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大力缩减公务消费,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惠民处。

  李双星始终坚持从严从实要求自己,创新务实抓好工作,深入基层奉献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具体标准和价值追求。多年来,李双星先后被评为“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省作风建设十佳典型人物”“百姓喜爱的好官”。他牵头创建的扶贫工作“细胞工程”“入户项目登记卡制度”等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李双星最自豪的是,多少曾经“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被他“扶”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他最得意的是,农民种大棚赚了多少钱,对亲戚都不透露,却会喜滋滋地主动告诉他。

  在衡水,李双星就是一面旗帜!因为,他就是贫困群众心里最贴心的人。(记者王铁卯)

关键词:道德模范,扶贫,李双星责任编辑:张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