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衡水要闻

回眸衡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0年

来源: 衡水日报  作者:董楠
2018-08-10 09:52:37
分享:

  从最初看病依赖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使用螺旋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精确诊断;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现在的医疗条件真是越来越好了!”回想几十年前的医疗条件,家住市区民生胡同的李阿姨深有感触,“以前在农村老家,看病只能找村里的‘赤脚医生’。生孩子都是‘赤脚医生’给接生,哪像现在,从怀孕到生产整个过程,都可以在医院得到详细的检查和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29个、床位748张、卫生技术人员754人。而2017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6221个,其中,医院有126个,乡镇卫生院有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4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有1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有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12个;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268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有11010人,注册护士有7504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0530张,其中,医院有15941张,乡镇卫生院有3621张。

  40年来,我市在医疗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呈数十倍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基层服务体系,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

  “现在我都有了家庭医生了!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跟我说,有了这个家庭医生约定,我就有了健康管家,可以享受到全科医生的贴心服务了。”家住桃城区和平路童车厂家属院的董阿姨说,自从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签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有什么大病小情,打个电话就能得到详细的解答,就连自己用药的各种禁忌,都能给解释得清清楚楚。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于社区、乡镇、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团队与辖区内常住居民家庭或个人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再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截至目前,全市组建“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27个,签约居民178.74万人,签约率40.1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6.97%。2020年,我市将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机制顺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有了医疗保险就是好啊!”家住武强县的刘女士说起现在的医保政策,赞不绝口。“原本每个月都缴纳医保费没觉得有什么用,可到用的时候,住院看病真能解决大问题!”年前,她婆婆因病住院手术,家里前前后后交了10万余元,到出院结算的时候,医保直接报销了8万多元,个人才拿了不到两万元。“现在可以在医院直接报销结算,真是太方便了。不像过去,得拿着各种单据去这里盖章、那里盖章,来来回回跑好多次。”

  我市2002年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16年,我市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消除了城乡差距,使广大城乡居民“同城同待”。整合后,原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8万元增加到15万元,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增加到30万元,使城乡居民总报销限额达到45万元,大幅度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原来新农合1000种左右的用药目录,直接扩大到城镇居民用药目录的3000多种,同时扩大了诊疗项目的范围。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整体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定点范围,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由原来的16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参保居民能够就近就医。城乡居民总体的医疗待遇水平平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

  2018年,我市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金额由100元提高到120元,而报销最高限额则由20万元提高到40万元。

  现在,参保职工和居民不仅能够享受住院报销待遇,对于慢性病和癌症、尿毒症等患者,还可以享受门诊特殊疾病医疗待遇。我市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特殊疾病包括40多种门诊慢性病和5种门诊重症,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疾病范围也扩大到了30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需住院,门诊药店购药也可以用医保报销。

  “听说,现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了,终于可以在孩子家放心住了。”市民张大爷的子女都在外地,他每年都要去他们那里住一阵儿。前些年,他在儿子那里曾生病住过一回院,因为不是当地人,没法用医保报销,多花了不少钱。

  从2017年7月份开始,我市正式开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城镇职工医保首先接入异地就医结算系统。2017年8月25日,城乡居民医保也顺利完成系统对接,全面启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和转诊转院备案工作。

  现在,我市异地安置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可享受就医地直接结算服务,不用再来回跑腿折腾了。我市也已开通16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单位,为异地参保患者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

  医共体建设增加群众就医满意度

  家住枣强县的刘先生,在市四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阜外心血管医院的专家沟通,并确定了治疗方案,从病情沟通到病情确认不到一小时。“真想不到,不用出门就能让北京的专家制订治疗方案……”刘先生的家属对会诊结果非常满意。据了解,市四院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格局下,牵头成立了医联体,“上联”京津冀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除了远程会诊以外,他们会定期邀请京津石等大医院的专家来衡坐诊,衡水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优质医疗服务。

  近年来,按照试点探索、有序推进、规范运行的思路,我市医联体建设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市级及各县市区成立了医联体21个,其中,集团1个、医疗联合体4个、医共体10个、专科联盟6个,有99家公立医疗机构和25家民营医疗机构参加。由此,促进了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群众看病更方便、更省钱。

  被确定为省级医联体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在出台《衡水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市医联体建设和武强、故城两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武强县组建了1个以县医院为牵头医院的紧密型医共体,故城县结合县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强的特点,组建了3个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建设还推进了分级诊疗和签约服务的实现,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谈到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曹双清说:“我市已经搭建起医联体建设的基本框架,但是医联体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资源整合模式、财务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全市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制度保障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制度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关键词:衡水,医疗,40年责任编辑:邢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