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送戏下乡”新闻发布会
来源: 长城网  张千
2024-07-26 17:33:36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千 张文婧)7月25日上午,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4年送戏下乡”新闻发布会,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磊就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自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经连续开展了10年,运行机制日益成熟、社会影响日益深远,有力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的品牌文化惠民活动。为此,我们邀请到了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磊同志,他将就相关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新闻网、衡水电台、衡水电视台、衡水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市直媒体;衡水发布、衡水微讯等市政新媒体;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及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河北新闻网、河工新闻网、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网易衡水等驻衡在衡媒体。

  现在,先请发布人进行发布。

  衡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磊: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衡水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是市政府重点工作,也是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开展了10年,累计组织惠民演出2300余场,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118个乡镇,观演群众近200万人次,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有力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已经成为我市的品牌文化活动。

  2024年,在总结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深入推进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精心编排剧目,用心服务群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截至目前,已完成演出116场,观演群众近10万人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对于点亮“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1.注重演出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精心准备菜单式演出剧目,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参与率。一是聚焦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大戏、名段荟萃,演出了《花为媒》《乾坤带》《三娘教子》《卖妙郎》《秦香莲》《杨八姐游春》《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以及《咱家老李》《情满南王庄》《台城星火》等我市原创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二是聚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了歌曲《看看我们的新农村》、舞蹈《国风》、快板《移风易俗盛开文明花》等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政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2.加强规范管理,推动良性发展。今年4月份,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对演出内容、场次安排、安全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今年,送戏下乡被列入河北省民生工程,我们严格按照省文旅厅要求,留存《演出日志》《观众满意度调查表》等佐证材料和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及时将演出录入河北省文化进基层演出管理平台,确保每场演出不走过场、落在实处。

  3.严格活动把关,提高演出质效。一是严把意识形态关。每年对拟演出剧目和文艺节目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政治无问题,内容正能量。二是严把演出安全关。加强演出单位安全教育,增强演职员工安全意识。研究制定《演出安全应急预案》,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运输、装台、卸台、演出现场等各个环节安全。三是严把群众满意关。聚焦群众满意度调查,及时跟进解决演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丰富演出内容,优化演出形式,确保送戏下乡演出健康持续开展。

  三、工作亮点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动送戏下乡活动与文旅融合发展、戏曲进校园、助力交警宣传等多项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关注度、参与率和影响力。

  1.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惠民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惠民演出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今年以来,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先后助力枣强县第二届杏花旅游节、第二届槐花旅游节、阜城霞口第七届梨乡赏花活动等乡村文旅活动,惠及群众1.5万人次,深受游客喜爱,为活动汇聚了人气,提高了关注度,是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2.弘扬传统文化,文化惠民与戏曲进校园有机结合。戏曲进校润心田,文化传承谱新篇。今年4月份,根据景县中小学文化需求,在杜桥镇中学、刘吉乡石庄中心小学、留智庙镇中心小学等6所乡镇中小学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演出,覆盖基层学生3000余人,以经典的剧目选段演出、生动的戏曲知识讲解等形式,普及戏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戏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萌芽。

  3.以演带教,加强辅导,培育农村群众文艺骨干力量。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利用演出空余时间积极开展文化辅导,帮助民间文艺团体、戏曲爱好者提高专业技巧和表演能力,带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上半年,共辅导农村文艺团体15个,并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同时,鼓励当地戏曲爱好者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提高群众体验感。在桃城区东朗桥村演出时,当地戏曲爱好者上台演唱了河北梆子《窦娥冤》选段,台下观众喝彩声不断,推动惠民演出更接地气、有人气。

  4.与“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送戏下乡演出覆盖面广、聚集人气的优势,与市公安局合作,联合交警宣传小分队,先后走进桃城区赵圈镇、安平县县前村等6个村镇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为基层百姓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发放普法宣传品、纪念品2000余份,推动文化惠民与交通安全宣传“双促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大家如有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之前,请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媒体的名称。为让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机会,请每次只提问一个问题。

  河北广播电视台: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方面有什么推动作用?

  答:谢谢这位记者提问。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农村陈规陋习专项整治,以文艺形式宣讲移风易俗政策举措,加强推介展演,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一是以送戏下乡活动为载体,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演出了经典评剧《刘巧儿》选段“火红的太阳”、《小女婿》选段“小河流水”等主题文艺作品,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是指导枣强县、故城县等县市区创作了《移风易俗盛开文明花》《根除陋习树新风》等原创文艺作品,并通过“六进”、四季村晚演出等文化惠民演出广泛传播展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深入。

  河北工人报:在送戏下乡演出中,演出单位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演出时间、演出村庄?

  答:谢谢这位记者提问。为更好地发挥送戏下乡的社会效益,剧团在演出前会充分征求当地村庄的意见,合理安排演出时间,错开农忙、自然灾害等时段,并尽量安排在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期间演出,力争覆盖更多的基层群众。同时,考虑到小村庄常住人口少、演出条件不具备等问题,我们本着“灵活演出、力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了合村演出,在征求当地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在距离较近、具备演出场地的中心村集中演出若干场,广泛发动周边村民观看,扩大了演出受众面,提高了演出质效。

  网易新闻: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送戏下乡演出时在体现这个主题方面有什么侧重?

  答:谢谢这位记者提问。在接下来的演出中,我们将侧重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编排演出主题剧目,在农村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在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增加《龙江颂》《洪湖赤卫队》《江姐》《秦英征西》等红色经典剧目选段和《台城星火》《咱家老李》等我市原创剧目选段,激发群众爱国热情,营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编排《平原枪声》等红色主题剧目,并在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中进行展演,进一步扩大剧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陈丽琳: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有媒体需要深入采访,会后可与市文广旅局联系。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
衡水,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张千
TOP